首页 -> 2008年第3期

《第一场雪》实录片段

作者:支玉恒




  师:大家看一看写下雪这一段是最先从哪个角度来写的?
  生:先从“雪下得很大”这个角度来写的……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部分。读的时候要把雪下得很大的那个气势读出来。(一生读课文有关部分)
  师:这场雪大吗?
  生:不大。
  师:谁能比他下得再大点?
  (笑声。生再读课文)
  师:这雪够大吗?
  生:不够。
  师:哪位同学提点建议,要想把这场雪读出下得很大,哪些词应该强调地读得重一些。
  生:我觉得应该把“纷纷扬扬”“大片大片”和“彤云密布”这些词读得重一些。
  师:你能做一下示范吗?
  (生读课文)
  师:这次读得不错。他把那几个重点词强调出来了。大家再跟着我把这几句一块儿读一下。(教师带学生逐句朗读)好,谁把刚才这一节再读一下?这回要下得很大了。(生读课文)
  师:她把这几个词都强调出来了。但有一个缺点,谁听出来了?
  (生小声回答,未答对)
  师:她读得有点太缓慢了,把下大雪的气势给“延缓”了,是不是?——你再读一次。(生再读)
  师:“地上一会儿就白了”,应该强调“一会儿”。为什么?
  生:强调了“一会儿”才能突出雪下得很大。
  师:为什么?
  生:因为雪下得大,才会地上一会儿就白了。
  师:“一会儿”表示什么意思?
  生:“一会儿”表示很快。
  师:对,很快地上就白了——大家看雪下得大不大?
  生:大。
  师:好。我们再把这一句读一读。(示范、带读)
  师:这场雪下在什么地方呢?
  生:下在了胶东半岛……
  师:说准确点,下在一个什么具体地点?
  生:胶东半岛的一个山村。
  师:下在一个山村。(板书“山村”)下雪的主要时间是白天还是黑夜?
  生:黑夜。
  师:对,黑夜。(板书“夜”)这个夜是什么样的?
  生:静静的。
  师:(板书“静”)可以说是一个(读板书)“山村静夜”。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个静夜读得很静?谁来试试?
  (生读课文)
  师:他读得静不静啊?(学生答“静”)他为什么能读得这样静?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指读文学生)
  生:因为我读得有点轻,还有点慢,所以显得静。
  师:对,一轻二慢。怎样才能体现这一点呢?我告诉大家——读这样表示非常“静”的句子,要用“虚声”来读,不要读得太实。听我来读。
  师:(用“实”和“虚”两种读法读句子,让学生对比)哪种读法显得静呢?
  生:第二种。
  师:对。要读得怎么一点呢?
  生:“虚”一点。
  师:那谁来“虚一虚”呀?
  (笑声。生读课文)
  师:(非常欣赏地)嗯,还“咯吱一声响”。(模仿学生读的声调)既然那么静,就应该一点声音都没有,那他还写了那么多声音干什么?一会“簌簌往下落”,一会“咯吱一声响”?
  生:作者写的声音都是很小的,如果不安静,就不容易听见。
  师:对不对?(学生答“对”)这叫“静中微响,更觉其静”。你们写作文时经常这样写,比如教室里非常安静,简直能够听到——
  生:(接)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
  师:好,再来试试,比他读得还要静。
  (生笑,读文)
  师:他读得静不静啊?(生不答)看来大家不太满意,是吧?你来推荐一个同学再读一下。
  (被推荐生读文)
  师:好不好?(生答“好”)的确不错。你们看这场雪大不大?(生答大)大得简直弥天漫地。(板书“雪弥天”,然后读板书:“山村静夜雪弥天”)你们看是不是这样的景象啊?
  生:(齐答)是。
  师:第二天清早,天就放晴了。我们一起看看雪景好不好?(生答“好”)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生笑)他读的时候,大家闭着眼来听,看他能不能把你带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去。
  生:(读)“今天早晨……五光十色的彩虹。”
  师:你们听他读完这段文字,是不是感到走到雪野中去了?
  (生议论纷纷)
  师:刚走到雪野的边上,(生笑)是不是?是啊,没进去。谁能带着大家进去呢?(一生站起朗读,但效果不太理想)
  师:这次进去了吗?
  生:(齐答)没有进去。
  (生笑,听课教师亦笑)
  师:是啊,还是没有进去。刚才那位同学领着咱们走到了雪野的边上,又领着咱们出来了。(生笑)
  师:那咱们一起读一下,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教师范读、带读)往前走了几步没有?
  生:走了。
  师:谁接着领大家往前走?
  (一生站起朗读“大街上的积雪……震落下来”一节文字,十分出色)
  师:(由衷地)他领着我们看到了一群快乐嬉戏的孩子。
  (根据中国教育电视台录像片段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