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邹七嫂“乱钻”是“自作多情”吗?

作者:王崇风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邹七嫂这个形象着墨不多,给人的印象却极为深刻,这主要是因为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写:
  仿佛从这一天起,未庄的女人们忽然都怕了羞,伊们一见阿Q走来,便个个躲进门里去。甚而至于将近五十岁的邹七嫂也跟着别人乱钻,而且将十一岁的女儿都叫了进去。阿Q很以为奇,而且想:“这些东西忽然都学起小姐模样来了。这娼妇们……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在旁批处专门设计了一个问题:用个“钻”字好在哪里?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旁批参考答案”是这样认为的:
  一个词写出一个形象,“使彼世相,如在目前”。即使阿Q是个流氓,也可能不会动她一个手指头。她的“钻”实在是自作多情。
  说“将近五十岁的邹七嫂也跟着别人乱钻”是自作多情,对此高论笔者不敢苟同。
  首先,从逻辑上看,这个答案不够严密。既然前面由假设“阿Q是个流氓”这个条件,推出的是一个不确定的结论——“也可能不会动她一个手指头”(这里只是一种“可能”,说明还有另外一种“可能”——“会动她一个手指头”),那么,接着又由这一个不确定的推论推出了一个定论——“她的‘钻’实在是自作多情”,这样,前后就形成了矛盾。
  其次,联系上下文看,“自作多情”不应该是邹七嫂“乱钻”的原因,而应该是阿Q对邹七嫂们躲避行为的评价——“这些东西忽然都学起小姐模样来了”。以阿Q鄙视女性的偏见来解释女性本身行为的动机,显然是不合适的。
  另外,假设年近五十的邹七嫂“跟着别人乱钻”真是“自作多情”,那其他的女人应该不是“自作多情”,是真害怕的。如此看来,作者这里必然是意在讽刺邹七嫂这样一个受压迫的女性“自作多情”了——鲁迅先生应该不会如此浅薄吧。
  其实,笔者以为,邹七嫂和未庄其他女人的“躲”一样,都是因为对阿Q的恐惧,是出于自我保护的行为,只是邹七嫂的恐惧尤甚。别的女人是“躲”,而她是“跟着别人乱钻”,并“将十一岁的女儿都叫了进去”,表明邹七嫂已经恐惧到乱了方寸的地步。
  那么,未庄的女人为何都对阿Q产生很大的恐惧,而邹七嫂又为何表现尤甚呢?原因很简单。虽然阿Q以前“几乎是一个‘完人’”,按理说不应该对邹七嫂和她十一岁的女儿动“一个手指头”的,但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在未庄的女人看来,阿Q既然敢在赵太爷家胆大包天地对女佣吴妈“下手”,那其他的女人就更不在话下。她们不免担心自己的贞操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阿Q玷污,所以,人人自然是避之唯恐不及。
  在那个时代,女人是视贞操甚过生命的,封闭落后的未庄的女人当然也不能例外。即使是年近五十的邹七嫂,也没有理由不珍视自己的贞操。尤其是她还有一个十一岁的女儿(而阿Q也确实动过她女儿的心思,只是想“过几年再说”),如果失去了贞操,那将是不可想象的事。作为未庄统治者赵太爷家的隔壁邻居,邹七嫂一家始终直接生活在赵家的阴影之下。试想,如果她或她的女儿失去了贞操,她一家还能安安稳稳地生活下去吗?
  更何况邹七嫂是最先目睹阿Q在赵家的“犯罪现场”,最先耳闻阿Q在赵家的“犯罪事实”的。因此,当她再次见到“罪犯”阿Q时而不害怕,却有闲情去“自作多情”,这恐怕是无论如何也说不通的。
  (江苏省泗洪中学 22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