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文彩精华”刍议

作者:何 伟




  人教社高二《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二单元《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曹雪芹描写探春是“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文彩精华”,也许编者以为很简单,未加注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询问“文彩”何意,“文彩”能否写作“文采”,笔者也感到难以解释。《现代汉语词典》未收此词。查阅《辞海》等各种大型词典,略录如下:
  1.《辞海》下册第3512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文采]亦作‘文彩’。①错杂华丽的色彩。②辞采;才华。”
  2.《辞源》修订本第二册第1358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说明“文采”的义项,与《辞海》相同。此外,第1361页还有“[文彩]同‘文采’”。
  3.《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1528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文采]亦作‘文彩’。①指乐曲的抑扬和谐。②艳丽而错杂的色彩。③辞藻雅丽;文章华美。亦泛指文词。④指文学才华。⑤华美的纺织品或衣服。”
  那么,《林黛玉进贾府》中“文彩精华”到底属于以上哪一义项呢?此处“文彩”是指“衣服华丽”还是“文学才华”?还是另有它解?
  让我们从文章的语境来分析。曹雪芹为读者描写了三位女性人物(迎春、探春、惜春):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首先,我们可以看出最后一句为总写服饰。其前所有描写,是关于三位女性的身体容貌方面的。“第一个”“第二个”人物描写所用的笔墨差不多。而且,后面的“观之可亲”与“见之忘俗”分别是对前面描写的总概括。其次,此描写为“三春”首次出场,作为大家的曹雪芹,不可能预为读者圈定她们的才能(文学才华)。那么,我们可以推测,“文彩精华”所描写的内容,也应该是与身体容貌方面相关。
  是否真的如此呢?首先我们要知道“精华”是何意。
  查阅《辞源》修订本第三册第2389页(商务印书馆,1982):“[精华]①指事物最精粹的部分。《史记·天宫书》:‘城郭室屋门户之润泽,次至车服畜产精华。’《后汉书·荀淑传》附《荀悦·申览》:‘荣辱者,赏罚之精华也。’②光辉,光耀。《红楼梦》四九:‘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江淹《效阮公诗》之八:‘仲冬正惨切,日月少精华。’”而《汉语大词典》第9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释“精华”,除《辞源》两义项外,又多出一个义项:“精神元气”。
  倘若我们取“精华”为“光辉,光耀”意,则“文彩”之意正好为《汉语大词典》第6卷中“文采”之义项②“艳丽而错杂的色彩”。当然,联系整个语境,此时的“色彩”应该指的是面部之光彩。
  笔者正好又找到一个旁证。《红楼梦》第二六回“蜂腰桥设立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刚到了沁芳桥,只见各色水禽都在池中浴水,也认不出名来,但见一个个文彩炫耀,好看异常,因而站着看了一会。”
  此处的“文彩”意思分明,仍是《汉语大词典》第6卷“文采”之义项②“艳丽而错杂的色彩”。其“炫耀”也与“精华”之义项②“光辉,光耀”相近。但我们倘若联系整个语境,此时的“色彩”意并非“面部之光彩”,应该是指“水禽羽翼的色彩”了。“文彩炫耀”,即“水禽羽翼的色彩,光彩夺目”。
  综上所述,“文彩精华”应该是指探春面部之光彩,散发出一股青春的活力,与封建社会要求女子所表现出的温雅娴静或病态不同。《红楼梦》书中也显示出她有心机,精明能干,有“玫瑰花”之诨名,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她有凤姐一样的能力,更有凤姐不具备的学识。探春身上所发散的是一种英气,如刀刃新发于硎,灼灼逼人。这与其最后远嫁的命运作对比,也更能显示出一种悲剧震撼人心的力量吧。
  江苏省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 2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