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阅读教学“主问题”研究与实践笔谈

作者:余映潮 王世发 杨晓梅 祝中清




  本期名师:余映潮
  青年教师:王世发 杨晓梅 祝中清
  
  我对阅读教学
  “主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余映潮
  
  我对阅读教学艺术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层面展开的。
  一是学生学习的层面,重点研究课堂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研究的内容可用“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12个字来概括。
  二是教师教学的层面,研究高效阅读教学设计,研究的重点集中在10个字上: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其中,“主问题”设计的研究已经历时约15年。1993年3月,在对徐振维老师《白毛女(选场)》教例评析中,我提出了“主问题”的概念。
  “主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是课堂提问研究。我在提问研究上的创意是:在阅读教学中,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提问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
  “主问题”能够非常好地解决这个方面的问题。
  所谓“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指的是课文研读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我只用三个“主问题”来领起全文的教学: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创编“门庭若市”的成语故事。
  2.请同学们用“比较辨析”的方法,编写课文“词义辨析”卡片。
  3.讨论:课文中哪几个关键字既牵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又表现了人物性格。
  再如下面引领课文阅读欣赏的精彩的“主问题”:
  《沁园春·长沙》:请同学们用“一句话品析”的方式,欣赏这首词中的字、词、句运用之妙。
  《神奇的极光》:你能从课文中找出10个左右的句子并将它们组合起来,以说明什么是神奇的极光吗?
  《我的叔叔于勒》:试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讨论每个部分的表达作用。
  《三峡》:请同学们从“画面之美”的角度积累本文的佳词美句。
  从上述提问或问题可以看出,“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理解、品味、欣赏、探究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是能够让阅读研讨深深进入课文的教学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这样概括“主问题”的特点、功能与作用:
  “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主问题”教学现象对教师把握教材的水平和课堂对话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问题”的广泛运用将从大面积上改变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习惯。
  “主问题”有利于课堂上“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主问题”出现在课堂上,是“预设”;由“主问题”而引起的课堂活动,是“生成”。
  由几个“主问题”组织起来的课堂阅读活动呈“板块式”结构,每一个“主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都具有形成一个教学板块的支撑力,都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
   “主问题”最大的教改意义就是能用精、少、实、活的提问激活课堂、创新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对“主问题”的研究实质上是对课堂教学最关键的技术问题的研究。
  湖北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434100
  
  “主问题”设计角度的多元化
  王世发
  
  余老师提出的“主问题”教学研究的主张既是突破传统阅读教学程式的一种有效措施,更是建构整体阅读教学格局的一种教学策略。
  怎样设计好教学的“主问题”呢?余老师不仅在理论上进行阐释,而且用大量的课例进行了实践。余老师的教学设计给我们的启示是:注重“主问题”设计角度的多元化,使阅读教学进入深层阅读的境界。
   一、从理解的角度设计“主问题”。余老师教学《夏天也是好天气》,第一个教学环节是:朗读,说“理解”的话。设计的“主问题”是: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哪里?要求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分两个层次说“理解”的话,一是根据课文内容说话,二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话。这一教学设计既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又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教师把课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显得丰富、开阔,充满情趣。
  二、从品析的角度设计“主问题”。余老师教学《小石潭记》,巧妙地扣住文章标题,带动了全篇的阅读。所设计的主问题是:“小石潭记”四个字,字字在课文中都有“文章”。请同学们从标题中任选一个字,分别用“小”“石”“潭”“记”来说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能够分别表现这四个字。教者以“石”为例,进行示范:“全石”“卷石”是明写石潭,“犬牙差互”是暗写石岸;“如鸣佩环”写出了水击石声的清越,“影布石上”写出了水的清澈;“凄神寒骨”不仅写石的冰凉,还含蓄地表现出作者的悲凉心情……然后学生根据要求和示范,自选内容,自由品析。这种教学设计显得大气,给学生深入地研读课文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三、从探究的角度设计“主问题”。请看余老师教学时设计的探究性主问题:
  《曹刿论战》: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口技》:这篇课文可用一个“善”字拎起,“善”在哪里?怎样写“善”?
  《沁园春·雪》:请同学们用对联的形式概括上下阙的意思。
  这几个“主问题”的设计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结果。每一个主问题都可以串起丰富的内容,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探究,都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四、从发现的角度设计“主问题”。余老师教学《紫藤萝瀑布》,第二个环节是“发现文章的美”。设计的主问题是:说说课文美在哪里。学生答案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美在对盛开的藤萝花的渲染,美在“淡紫色”在全文中的弥漫,美在那充满生命力的流动,美在对可爱的小花的描绘,美在那曾经有过的一大株紫藤萝的描写,美在对人生的感悟……这既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欣赏活动,也是一种审美鉴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434100
  
  “主问题”设计
  让课堂活动熠熠生辉
  杨晓梅
  
  在“主问题”设计研究方面,余老师说过这样几句话:
  “主问题”是教学中立意高远的课堂教学问题,有着“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
  它与课文有血肉的联系,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
  用“主问题”来形成课堂教学步骤,往往表现出一种“线索”之美,表现出“妙在这一问”的新颖创意。
  余老师对于“主问题”的研究与探索,用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常常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熠熠生辉。
  如《伟大的悲剧》的初读感知阶段,我用一个主问题引动着同学们的思绪:请同学们自选角度,说说这是一篇怎样的传记。
  课堂交流精彩纷呈:
  从记叙内容看,这是一篇写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至悲壮覆灭的传记;
  从抒发情感看,这是一篇倾注作者真情,赞颂之情融入字里行间的传记;
  从行文顺序看,这是一篇以时间变化为经、地点转移为纬,层次清晰的传记;
  从形象塑造看,这是一篇斯科特、埃文斯、奥茨等群星闪耀,人物栩栩如生的集体传记;
  从氛围渲染看,这是一篇笼罩悲壮色彩,给人巨大精神震撼的传记;
  从语言表达看,这是一篇文学味浓,描写生动形象,议论直截了当的传记;
  ……
  又如《与朱元思书》的美点品析阶段,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从语言之美、画面之美、结构之美等等不同的角度去发现课文的美妙之处。
  同学们发现、欣赏的眼光迅速伸向课文深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