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追求课堂结构与功能的和谐

作者:张广录




  课堂教学的“结构”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功能”。本课例的课堂结构生成过程便很有效地使课堂教学的功能得以实现。
  为凸现课堂结构,特对课例各环节做一爬梳,列表如下。
  从表面现象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有很强的随机生成性。但仔细琢磨,会发现看似散漫无羁的对话背后隐存着一个严谨的逻辑结构——八个环节,环环相扣——控制着整节课的走向;这八个环节又明显地分为三个层面:蓄势,主体突破,深化拓展。课堂脉络分明,逻辑结构严谨。
  蓄势阶段以总体感受体验为基础;主体突破阶段围绕一个“愁”字,通过比较、辨析、品味等方法做多角度多侧面的赏析;最后,补充有关资料,加深了学生对词人词作的感受及认识。
  这节课在结构上也有不尽合理之处。
  例如,环节⑥如能与环节③做一对调,逻辑链条将更环环相扣。因为环节⑥“寻找能够体现李清照愁情的诗句”应该是随后品析讨论的先决条件,而环节③中的“比较”则应在充分了解两篇词作的基础上进行。课例中的这一局部处理显然破坏了课堂整体结构在逻辑上的和谐。
  当然,课堂实际教学也许无法保证每一环节都能环环相扣,但如果我们将课堂结构的逻辑性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来追求,也许我们的课堂会更加谨严更加高效。
  
  上海市建平中学 20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