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情趣与理趣的辉映

作者:雷振泉




  依据文本特点安排教学结构,是本课例的一大亮点。本课例紧紧抓住“情趣”与“理趣”这一诗歌文体的根本要素安排教学结构,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情趣
  首先,课堂语言与文本语言相得益彰。师生努力用优美的语言美丽地表述了师生的阅读体会,宛如一首动人的诗。整堂课自始至终洋溢着浓浓的诗情画意。整个课例美丽如一首诗,这本身就是一次诗的实践和诗的熏陶。
  二、理趣
  诗歌教学只是让学生体验诗之美还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到位的阐释引导便是促成学生深入解读诗词的关键因素。
  在王老师的点拨中,我最欣赏“跫音响起了,那女子会怎样”这一问。这一问能深入人心,能激发学生充分想象,学生在充分想象之后能更深深体会“跫音”趋近而又远去,希望接近而又落空后的空空荡荡;这一问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那过客心中的九曲回肠。通过一次次的点拨让学生一步一步走进诗歌的“敏感地带”,感受江南女子只为“跫音”不响而紧闭的心怀,因“跫音”趋近的欣喜,又因“跫音”趋远而生的失望与落寞。
  最后教师通过诗化的分析让学生的思绪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女子苍凉的等待、美丽的守候,过客苍茫的漂泊、深沉的眷念——使本课例的情趣与理趣达到了较为完美的结合。
  上海市松江二中 2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