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构建适宜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作者:程东文




  语文课堂的随意化、感性化、趣味化、娱乐化现象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语文教学的无序低效也一直为人所诟病。因此,本辑即以“课堂教学结构”这一话题来凸现我们对教学效益的理性诉求。
  “课堂结构”与“模式”一样,曾被人视为僵化死板的教条。但凭借常识即可断定:松散无序或繁复冗杂的课堂必定是低效的,建构合适的课堂教学结构对于一个务实的教师具有重要意义。结构总是决定着效能,任何系统均按一定结构组织,系统欲达到最佳功能,必须协调系统内各要素,不断优化其组织结构。
  教学系统由“人”(师生)、“内容”(教材)、“环境”(时间、空间)三大要素构成,教师必须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做出系统性的安排,通过优化整合,将这三要素在数量上、强度上、方式上加以科学的配合安排,形成一种良好的、稳定的教学状态,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首先体现在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上。教学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可说就是时间调控的艺术。课堂是一个时间流程,一切教学行为均在时间流程中展开。时间是一种有限存在,是不能再生、复原、储存的稀缺资源,在单位时间里,如果能合理组织教学完成几个单位时间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就等于为学生延长了学习时间。课堂教学时间总是一个常数,但不同的课堂结构对时间的分配及其使用效率却大不相同。在一个合理的教学流程中,孰先孰后,孰主孰次,均应有一通盘安排。总之,丝丝入扣的教学环节、合理有序的教学流程是确保教学效率的基础。
  其次,课堂教学结构还应该是各教学要素互动交融的立体结构:或根据活动方式安排结构,如分组讨论是平行的结构,辩论双方与评论者便构成立体结构;或按学生心理规律安排结构,如“激趣-自学(讲解)-讨论(活动)-小结”;或依据文本特征设计得宜的结构……
  本辑三个课例正代表了上述三类不同的课堂结构,其形式及作用,点评者均做了具有启发意义的分析。我们之所以用诗歌教学为例,是因为诗歌教学最容易趋向两个极端:要么不拘形式没有定规,教学全凭教师个人对诗作的理解而随意生发——语文教师的教学被扭曲为一位读者向学生宣讲自己的阅读感受;要么一味遵循格式化的诗歌课堂教学结构不知变通——如简单的作者及背景介绍+概念化的诗歌意义的分析阐释,这类教学形式至今依然颇有市场。
  如何确立适宜的课堂教学结构?如何使教学在自由与规则之间获得平衡?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必须明确的是,课堂结构的背后是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师、学生、环境设备的系统整合。因此,课堂结构的优化就不只是形式上的变革,它必将推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教学因素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