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茂盛的荒芜:复习课教学呼唤学理的阳光

作者:邓 彤




  复习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巨、分量之重,显然没有任何人表示怀疑;但是,复习课在研究视野中长期被回避、被忽视,却也是不争之事实。
  现实状况是:一线教师无暇亦无法超越操作层面来思考复习课,而研究者则不屑抑或难以深入研究复习课。因此,一方面,盛行在语文复习课堂上的是大量烦琐零碎的知识灌输,日复一日的单调机械的训练,缺乏归纳、论证的各种带有浓厚个人色彩的“经验方法”乃至各类“俗招”,这使得语文复习课颇受诟病。另一方面,我们却又非常难以看到一些高屋建瓴式的关于复习课的思考或阐释。复习课,似乎已经尴尬地成为一种只做不说少反思的缺少学理支撑的行为,而缺少学理观照的教学实践其效率与科学性显然要大打折扣。
  在此背景下,我们编选了三个“复习课”课例并邀请广州市几位教师加以点评。由此可以明显看出加强复习课的探索与思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事实上,众多一线教师确实都在盼望着既有较强操作性又具有内在学理支撑的复习课教学理论的出现。我们还盼望出现更鲜活更有效的更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复习课例,而这尤其需要有更多的教师、学者关注、研究复习课。复习课,其实处于一种茂盛的荒芜状态。
  这里,不妨简要阐释我们对复习课的一些认识以为引玉之砖。
  复习,是一种典型的学习方式。复习,能使学习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习者形成流畅、快速、自动化的基本能力,还有利于学习者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因此,德国哲学家逖慈根曾强调:重复是学习之母。
  如果说,复习更多的是指学生的学习行为,那么,复习课则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复习行为的示范指导、提升完善。复习课是教师指导学生温习已学过的教学内容,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达到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课型。
  复习是一个复杂的学习系统,需要依赖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复习课支撑。具体到一堂微观的复习课,它可能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整合知识,形成系统网络;突出重点,优化课堂结构;传授方法,注重训练;及时反馈,讲、练、评结合。
  邓 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