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时”与“实”的融合

作者:耿会芹 董彦雷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语文教育学专家刘淼教授所著的《当代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是一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书放眼于世界教育学术前沿、立足于当代中国语文教育实际,旨在提高中国语文教育质量和语文教师素质。近两年的教育实践足以证明,该书无论是对师范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还是一线的语文教师,或是从事语文教育的研究者而言,都是值得一读的好书。它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展示了传统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充分体现了“时”与“实”的融合。
  
  一、真真切切体现时代精神
  
  21世纪的今天,“创新”成了时代的灵魂。刘淼教授真切把握了时代脉搏和语文学科发展的学术前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语文教育学全新的理论框架,确立了全新的研究视角。
  前人对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很少关注到语文教育学作为学科群的存在,往往将学科内部统而化之,所以造成了与“教学论”“教学法”的混淆不清。本书则将语文教育学明确划分为语文教育、语文教学、语文教师三编内容。“语文教育”关注的是当下语文教育学研究的学科前沿,主要包括最新教育理念对语文教育的冲击等五章内容;“语文教学”关注的是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应用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语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及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等十章内容:“语文教师”关注的是语文教师素质的完善和人格的发展,包括语文教师的教学、教育、教研工作等六章内容。各编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在这样一个统一而又清晰的结构下,语文教育学的理论框架已趋于合理化、科学化。
  以往的语文教育学更多的是从本体出发,关注语文教育系统内部的学科规律。本书则从一个更高的理论视角,从整体来关照语文教育系统,高屋建瓴地关注语文教育的发展,研究视角新颖开阔。作者立足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站在世界教育学术前沿来研究传统的语文教育,关注在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后现代主义等最新理论冲击下的当代中国语文教育,并且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交叉复归的背景下,综合考察研究语文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实施语文教育的科学途径,并希望通过对多元文化的吸收和相关学科的借鉴给语文教育带来丰富的滋养和强大的生命力。
  
  二、切切实实指导语文教学
  
  作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刘淼教授能够轻松自如地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详尽地解读语文教育学方面的种种问题,深入挖掘语文教学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并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例如,针对学生语文阅读困难的现象。刘淼教授在“语文阅读心理”一节中首先从“语文阅读的心理过程”和“语文阅读障碍”两大方面来深入分析阅读困难的原因,然后在“语文阅读障碍的排除与阅读能力培养”一部分中分别从认读障碍、理解障碍、赏评障碍和迁移障碍的排除与能力培养方面指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因此,《当代语文教育学》不仅能帮助语文教师排除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种种困惑,而且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解决语文教学实际中的种种问题。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该书不仅更加详细阐述了语文教材、语文教学评价等传统内容;而且增加了上至对语文课程和课程标准的解读,下至对语文教学技术和艺术的传授等各种内容,详细介绍了许多适应新课改的语文教学方法和措施,这使得它对当代语文教学的指导更为亲切和实用。例如,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多元评价”的理念,该书“语文教学评价”一章不仅阐述了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类型和作用等,而且详细介绍了“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日常监测法”等评价方式操作如何具体,让读者读了就能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可以说,这既是一本适合一线语文教师业余“充电”,更有益于师范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的“战前练兵”的好书。
  
  三、实实在在帮助语文教师
  
  该书关注“语文教师的教研工作”以提升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帮助语文教师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争成为有超前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扎实的教研能力的“专家型”优秀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师的心理”一章中,作者还从语文教师的角色培养、语文教师的情感处理和语文教师的人格塑造各方面帮助语文教师成为能够懂得学生心理、满足学生情感需要、合理调控教学心理的“情感型”优秀语文教师。作者在该书中单列出一编来研究语文教师,既是本书的一大创新,也是对语文教师成长的一大贡献!
  为了真正帮助语文教师成长,该书不仅阐明了如何成为“专家型”和“情感型”兼备的优秀教师,而且在书末附了一百多部(篇)参考文献,来为读者提供继续学习和研究的方向与资源。
  总之,《当代语文教育学》体现了“时”与“实”的融合。无论对语文教育动态的密切关注还是对语文教学的切实指导,抑或对语文教师的悉心培养,无不透露出刘淼教授对语文教育的热爱与执著,这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更是一种境界!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