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这是比喻句吗?

作者:孙勇娇




  杜牧的《阿房宫赋》被誉为“千古一赋”,文中奇巧新颖的比喻尤为后人称道。其中有段话是:“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这里的修辞手法,一般被认为是比喻。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师用书亦采用了此说:“用了六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2003年版,2005年11月第3次印刷,第172页)笔者认为,此处排比句式显而易见,但比喻之说有待商榷。现以“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为例加以说明。
  何为比喻?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也就是说构成比喻的修辞必须具备两点:①本体和喻体性质不同;②本体和喻体有相似点。如果例句是比喻句的话,那本体就是“负栋之柱”,喻体是“南亩之农夫”,二者的相似点是“多”。粗看似符合比喻的要素,细究却不然。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尽管暗喻、借喻的喻词不出现,但都可以还原成明喻,即可以把“像”“仿佛”等喻词加进去。《阿房宫赋》中的经典比喻句“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译为“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子”,还原成明喻就可以说成“把宝鼎看做像铁锅一样,把美玉看做像石头一样,把黄金看做像土块一样,把珍珠看做像石子一样”。但是“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一句与此是有区别的。“多于南亩之农夫”是一典型的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句,介词“于”在这里介出比较的对象,表比较,译为现代汉语,“多于……”相当于“比……多”,人教版教师用书正是采用这样的句式翻译的:“那撑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民还多。”(第175页)显然,这不能视为比喻句,它也根本不能还原成“像……一样多”的明喻句。所以说,《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等六句不是比喻句,而是一组非常精彩的比较句,通过比较,把秦王朝的穷奢极欲形象有力地表现了出来。
  
  新疆五家渠市一中 83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