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芦花荡》实录

作者:周选杰




  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孙犁的《芦花荡》,先了解一下必要的背景(屏幕展示):
  芦花荡是河北白洋淀里的一个淀泊。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淀区内共有36个村庄,8000公顷芦苇,146个淀泊,里面河淀相连、沟壑纵横,苇田星罗棋布。
  这里属于“燕赵之地”。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刺秦王的壮士荆轲、三国勇士张飞、宋太祖赵匡胤都是从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英雄;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里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我们所熟悉的《敌后武工队》《小兵张嘎》等影视作品都是以白洋淀为故事背景的。
  孙犁,现代作家,河北安平人,曾在白洋淀一带从事过抗日工作。与历史上许多大家一样,孙犁也往往赋予他笔下的英雄以传奇般的色彩。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的故事也与白洋淀有关。故事里有一个重要的人物——“老头子”!我们就从“老头子”开始欣赏文章。请同学们快速地把文章浏览一遍,思考一下:这个老头子有什么特别之处?他身上的那种传奇色彩体现在哪里?
  (几分钟后)
  生1(读):“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师:老头子多大了?
  生1:六十岁。
  师:六十岁的老人通常是怎样的?
  生1:慈眉善目,动作缓慢。
  师:那文中的老头呢?
  生1:“短短的花白胡子特
  别精神,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
  亮。”——是说人很精神、敏锐。
  生2:他还很瘦,“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也是说他的迅速与敏捷!老头子的外貌就像一个“江湖”高手。
  生3:“老头子非常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般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师:非常好,请坐。老头子确实极其自信和自尊。穿越敌人的封锁线,竟然能够做得像平常捕鱼撒网一样,这个人好生了得啊!
  生4:“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进出,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支枪。”——老头子不带枪!
  师:作为一个抗日的战士,枪可以说是必备的武器。但是老头子硬是不带一支枪。了得!了得1
  生5:还有写老头子起到的作用,也是具有传奇性的,就是因为他一个人就让。“敌人发了愁”!
  师:请你把相关段落读一遍好吗?
  生5(朗读7、8段):“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师:很好。传奇色彩还有吗?
  生6:结尾打鬼子这几个段落更富有传奇色彩——打得很轻松、很痛快。
  师:是的。同学们一起读读结尾,特别是在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今天,读这一段真令人荡气回肠——
  生(齐读):“……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师:同学们对老头子的传奇色彩体会得很好。可有同学对大菱受伤之后老头子的反应还不是很理解,我们现在一起来探讨一下:当知道大菱受伤之后,老头子有什么异常的反应?
  生7:“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
  师: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呢?是不是他也受伤了?
  生7:没有。但老头子的心受伤了!
  师:说得好!这个人实在太自爱了。水上的能耐本来是老头子最骄傲的东西,现在被打击掉了。他那个时候就感觉好像是精神崩溃了。大家再看大菱中弹后老头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生(齐声):“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师:他的理由是什么?
  生(齐声):“我没脸见人。”
  师:注意一下,这句话出自一个六十岁的老头子之口。他说,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他的理由是“我没脸见人”。大家觉得这个理由好笑吗?(生说好笑)那怎样理解他这种性格呢?
  生8:这应当还是同他的“过于自信与自尊”的性格有关吧。
  师:能不能具体说说。
  生8:那就是因为太自尊了,当时一下子蒙了,就说出这样的话了。
  师:对的。老师这里补充一个材料,也是孙犁笔下的一个人物,同学们可以用这个人物观照一下老头子。孙犁在《新安游记》这篇文章里讲了一个抗日英雄的故事,说是有那么一个抗日英雄,他是锄奸队成员,轻功十分了得,飞檐走壁,在戒备森严的地方摘取敌人的人头犹如囊中取物。他的名字令鬼子汉奸闻风丧胆。但是有一次,他在城墙上被敌人打中了腿。接下来的故事老师按原文念一下——
  伙伴说:“你挂了彩,我背你回去!”
  他一摆手,说:“不用!我是个没用的人了。这样也就够本了!”他举枪打死了自己。
  其实,敌人只打折了他的左腿。
  关于他的两条腿,有很多传说,新安一带,都说他是飞毛腿。有人说,飞毛不飞毛不知道,反正他走路特别溜撤,孩童时,常见他沿着城墙跺口飞跑。
  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只坏了一条腿就打死了自己?这问题就很难答复。为什么不残废的活着?我好像听说,有一只鹰,非常勇猛,损坏了一根羽毛,它就自己碰死在岩石上,为什么它要碰死?
  同学们,我们的老头子与这位英雄、那只鹰一样,他们最骄傲的东西受到打击了。他们都非常的刚烈。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大菱受伤后老头子的非常反应了。老头子属于这片厚实的土地,属于历史——这也佐证了“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最后,老师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作者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人物呢?如果要描写战争,塑造一个真正的战士不是更好吗?设置了“老头子”这一人物,就意味着不能写战争的大场面了——不能写血流成河、枪林弹雨、马革裹尸,不能写“白骨露与野,千里无鸡鸣”,不能写“将军百战死,壮士归不来”了。因为,人物一旦选定了,人物身上的一切,包括行为、语言、性格等也都落实了。不但如此,作者还设置了大菱和二菱两个小姑娘,请看这么一个细节(屏幕展示,请一学生朗读):
  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发烧的手浸在清凉的水里很舒服,她随手就舀了一把泼在脸上,那脸涂着厚厚的泥和汗。她痛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