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不该忽略的字词教学
作者:唐书杰
师:(手指“臧”字)这个字读什么音?
生:zāng。(师标出字音)
师:我们在什么地方学过?
生:《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师:能组成什么词语?
生:臧否(pǐ)。
师:“否(pǐ)”字怎么写?
生:就是“否(fǒu)”字。
师:“臧否”一词当什么讲?
生:褒贬;评论。
师:我们知道了它的读音、意义,那么要查这个字应查什么部首?除去部首还有几笔?同学们查查看,要说明你是在哪本字典中查到的。
(学生们迅速地查找起来)
生(1):我查的是“戈”部,除去部首还有十笔,查的是《新华字典》。
生(2):我查的是“爿”部,除去部首也是十笔,查的是《辞海》的词语分册。
生(3):我查的是“臣”部,除去部首还有八笔,奎的是《现代汉语词典》。
(随着学生的叙述,教师擦去学生说到的部首,然后再一笔一笔地认真写上。最后总结)
师:“臧”这个字可以查“戈”部,可以查“臣”部,也可以查“爿”部。查字典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同学们应当认真练习。……
这一教学环节,于漪老师的意图就是以“臧”字为例,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同时也在培养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和发散思维的意识。像查字典这种很简单的事情,于漪老师却做得一丝不苟、环环紧扣,这显然不是作秀,因为她很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夯实语文的基础。
而实施新课标后的一些比赛课、实验课,课堂上却往往是热热闹闹的分组讨论、代表发言、资料展示、疑难辩论等等,而对字词这些最基础的东西则很少有老师涉及,更难见到有老师强调要写一写、记一记、查一查、练一练。2003年在哈尔滨举行的一次教学研讨会上,某教改实验区的一位老师曾经上过这样一节示范课,讲的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的《说美》一文。应该说,执教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很好,多媒体的使用很熟练,内容准备得也很充分。上课伊始,教师展示了精心制作的课件,包括下载的图片、文字材料等,部分学生也进行了展示。然后是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质疑问答。可以说,这节课学生们活动充分、讨论热烈、发言积极,确实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堂课就是在这样的看看、提提、说说中结束了。在课后的讨论会上,有的老师提出生字、生词如何处理时,执教老师和备课组长都认为,这些问题让学生课下自己去学习,自己不能学习的,就由家长指导、督促。对这种观点,许多听课老师都持怀疑态度。因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备自觉学习的习惯,更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具有指导的能力和时间。如果将这些本应在课上解决的问题都推到课下去,不仅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也说明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教育没有尽到应有的职责。
应该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在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降低了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能力,甚至不少学生连汉字最起码的书写笔顺都把握不准,所以,语文教育工作者就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运用字词的基本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论课程怎样改革,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对字词的音、形、义的理解、掌握,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松。
宁鸿彬老师曾讲授过毛泽东主席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在处理课本中已有注释的“锐不可当”这一成语时,不但反复强调了词语的意思,而且强调了“当”字的读音、“当”字的意义,并且还列举了“豺狼当道”等词语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讲臧克家的《有的人》一文时,对“呵,我多伟大!”一句中的“呵”字,就提出了读“hē”还是读“à”的问题。在学生莫衷一是时,老师才适时说出在此应该读“à”、在“一气呵成”中才读“hē”的正确答案。
程翔老师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对于“蹒跚”一词,不但让学生解释词义,而且让学生在笔记本上默写两遍,并让同桌互相检查。而对“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一句中的“攀”字则重点提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释、去体会。在学生感到茫然时,教师则将讲台当做车站月台进行演示。通过演示、辨析,使学生不但理解了“攀”字在课文中的具体含义,而且加深了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也充分感悟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情感。
新课程实施以后,余映潮老师曾几次示范讲授 《说“屏”》一文,对文中的“屏”字,他不但让学生了解“屏”的概念、形状、作用,而且由“屏”引出了“屏风”,又由“屏风”引出了“孔雀开屏、荧光屏、屏幕”以及“屏障”等词语。然后又设计了“精选一组词语读一读”的环节。在总结归纳了学生的发言以后,他不仅用课件展示了“微妙、擅长、称道、点缀、韶光、造型、得体、休憩”等词语及其注释,而且还将“休憩”与“休息”等词语进行比较、鉴别。然后强调:学习课文就是要善于精选对自己生活和写作都有用的词语。
如上实例充分说明,不管课程标准如何变化,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教学都是不可忽视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问题上也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应该看到,在四种能力中,识字写字能力是摆在第一位的,它应该是其他几种能力的基础。笔者曾经在一个课改实验班里做过一次调查,在没有提前告知的情况下,对这个班刚刚讲过的一个单元进行了一次生字、生词的小测验,结果二十个生字词。大多数学生错了四五个,个别学生甚至错了十几个。这虽然是个例,但过于轻视基础知识训练的倾向在课改过程中却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显然是与课程改革的初衷相悖的。
河北沦州师专中文系 06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