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梦想会让我们与众不同
作者:刘京平
在这里,有必要辨别一下科学和技术。严格说来,科学是认识世界探求客观真理,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用来作为人们改选世界的指南;技术是用来改造世界的物质手段和信息手段。科学寻求“是什么”“为什么”“能不能”;技术寻求“做什么”“怎么做”“做出来有什么用”。把新课程师培训班定位于学习“教育技术”。不说是本末倒置,也肯定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令人忧虑的是这种“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十分普遍。
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把人生分为不同的境界。仔细分析起来,我们老师也是有境界之分的。
比方说,许多老师反教育视为养家糊口的饭碗。只管自己一亩三分地,不管分人与外界;有课就上,有作业就改;学生有问题就解答一下,没有问题更好。他们既不研究前人的经验,也不努力自成一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们漠视许多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教学现象、教学方法,不注意经验的积累与反思,缺乏对有价值的实践成败的总结,丧失了对自身、对周边教育教学现象因果关系的探索。因此常常与好的经验、方法、规律的发现失之交臂,在成功或失败时也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即使有一些教师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也只是为了在竞争中守住饭碗养家糊口。这是普师的境界。
又比方说,有此教师把教育当做一种事业。他们能够认真总结自身实践的成败得失,深入思考其中的感悟与启迪。这样的老师往往是教学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有着强烈的把工作干得更好的愿望与热情,也有着冷静而深刻的归纳总结的理性,能高瞻远瞩,既借鉴前人走过的路,又参考同行的经验,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治学。他们探索规律,发现真理,追求成功,能够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做个有心人,讲究实干加巧干,为学生倾尽心血。但由于他们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的空白或肤浅,有时表现出视野不太开阔,焦点比较单一,思维反应有时不够敏捷等特征。我们称之为名师的境界。
还有一些老师,满怀激情。他们远远不满足于个人的体验和浅层的认知归纳,而是执著地坚持走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道路。他们有思想,自觉地把教育放在全人类历史发展的背景下来观照,自觉为社会、人类的利益而开展教育活动。能够关心学生如同关心自己,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能够以创新的精神对待治学,对教育教学能够化复杂为简单。能够不断探索,发前人未发之秘,辟前人未辟之境,追求独创性的贡献,直至达到对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熟谙于心,身体力行,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的程度。他们视野开阔又个性鲜明,在教书育人中得到长华。我们称之为大师的境界。
以此标准看来,我们目前应该是普师居多,名师较少,在师奇缺。究其原因,我想可能与广大教师“重视技术忽视理论”的短视行为有关。有调查表明,不少教师案头摆放的全部是教学参考、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模拟试卷之类的东西。
身为教师,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每个人深入思考的问题。也许有人说,眼前的教育太功利,逼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为分数打拼尚且不暇,何来奢谈理想?但我们放眼四顾,不是有许多人,带着镣铐也跳出了动人的舞蹈吗?
莫为懒惰找借口,请为成功想办法。只要有梦,梦想定会让我们与众不同。
江西宜春中学 3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