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树立目标意识 加强有效训练
作者:王斌杰
的时候,除强调自我感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注重对文章语言的揣摩欣赏,注重对文章主题的挖掘之外,同样要注重对文章进行分层分段。这是因为,能够准确地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很好地培养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才能够转化为写作中的结构把握能力。
第三阶段:注重语段训练,培养结构意识
这一阶段拟用2课时分两次训练完成。
语段是文章结构的最小单位,语段之于文章就如砖瓦之于楼房。张志公先生指出:“在语言表达中,段落是极关重要的。”⑤章熊先生也指出:“段为篇的简缩状态,学习段的知识对培养谋篇能力有很高的效益。”⑥从把握语段的层次结构入手来进行作文的结构训练,才算是从“源头”抓起,让学生从根本上建立起作文的结构意识,才能有效地扭转现在作文教学中视结构训练为作文的纯技术手段的弊病。
至于具体操作,先由老师提供一个结构清晰的语段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仿写,仿写内容可以自由选择,但结构必须统一。实践证明语段仿写是比较有效的语段结构训练手段。学生通过仿写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习得基本的作文结构技巧,并加以运用。
第四阶段:积累优秀文章,学习篇章技巧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课外进行。
积累优秀文章,学习其文章结构技巧,本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往往被人以“模式化”加以诟病,但这个问题恰恰说明我们作文训练中存在着把作文的结构问题当做纯技术性手段,并没有把文章的布局谋篇和作文的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的弊病。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作文的“模式”,而是模式的单一和僵化。“文无定法”固然没错,但“无定法”必须建立在“有法”的基础之上。对于一大批作文水平一般甚至低下的同学,提供给他们一定的作文模式是有好处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的。作文的“原型”哪里来?可以是优秀作家的精短文章,也可以是高考的优秀作文,要定期让学生搜集一些优秀文章,然后按照内容或表达方式进行分类,学习各种文体各种风格是如何来布局谋篇的。
第五阶段:取法优秀篇章,习得谋篇之道
这一阶段拟用7课时完成。考虑到时间问题,本学期主要就叙事类和议论类两种文章类型进行专项训练。
第一课时,印发至少三篇千字左右的叙事类文章,其中必须有高考满分作文,在课堂上讨论分析各自结构的特点,让学生对每篇文章做出点评。
第二课时,学生选择其中一篇自己认为最喜欢并能够把握的进行模仿写作,作文话题必须统一。
第三课时,课内讲评。针对这次作文的批改情况指出问题。训练没有到位的学生课外重写,然后进行面批。
第四课时,课前一天印发至少三篇千字左右的议论类文章,做好点评,课堂上选择其中一篇进行模仿写作。
第五课时,同第三课时。
第六课时,自由写作。教师给定一个话题,学生可以选择叙事类或议论类问题进行写作,但必须运用前课所训练的结构形式。
第七课时,课内讲评。
我在作文教学中关于作文结构问题始终把握两个基本点:一、坚持把优秀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情感、主旨结合起来,让学生搞清楚这样安排结构的理由和好处,而不单纯地模仿。二、坚持从大量的阅读材料中整合出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作文模式。我认为学生手头的作文模式太少才会出现模式单一、僵化的问题,只要有足够数量的模式可供选择,然后加之以有效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就可以灵活变通地使用起来。
①③曾祥芹《文章学与语文教育》第147、146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4
②④章熊《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第194页,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10
⑤张志公《段落教学·序》,《中学语文教学》1987.5
⑥章熊《我对现行语言知识教学的具体意见和调整方案》,转引自曾禅芹《文章学与语文教育》第150页。
浙江富阳中学 31140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