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向每一位走进考场的教师致敬!

作者:俞发亮




  厦门市“速印宝”杯中学语文教师现场作文比赛,在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语文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喜欢读书、乐于写作的重任,如果他们自身疏于读写,势必削弱其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带着这个忧虑,厦门市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科主办了这场全国罕见的语文教师现场作文比赛。
  2006年12月30日上午,比赛在厦门一中、同安一中两个考场同时举行,全市各中学推选的200多名语文老师参加了比赛。比赛的作文题目是:以“读书与教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时间两个半小时。
  这一天,参赛教师既仿佛置身于多年前的高考考场,又如同参加一次特殊的教研活动。考场隔壁教室的学生们则探头探脑,带着几分神秘、好奇地说:“我最想知道老师写的作文是什么样的。”
  厦门市禾山中学的叶老师参赛交卷后,觉得自己开头写得太详细,后面草草收尾。叶老师54岁,是本次比赛年龄最大的选手。叶老师告诉我们,他之所以自告奋勇来参加,是想体验学生写作的甘苦。他深有感受地说,要在规定时间内写成一篇好文章,确实不容易。叶老师还给自己的作文打了分:“如果总分60分,我会打45分,虽然有真情实感。但是结构不合理,详略不当,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
  厦门市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负责同志说:“厦门中学语文教师整体素质不错,但不少语文教师走出大学后除了评职称写论文,就很少再动笔了,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读写能力。”教育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教师。本世纪初开始的新课程实验,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更高了。面对挑战,厦门中语会、厦门教科院中学语文科始终在考虑如何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现场作文比赛只是其中一项活动,目的就是促进教师勤读善写。本次活动采用赞助单位提供的“购书券”作为获奖教师的奖品。也体现了主办者的这一思想。他们深知,一名语文教师如果长期不读书、不动笔,或者少读书、少动笔,很难想象他(她)的教学是称职的、成功的、具有魅力的,而只能是陈旧的、落伍的、隔靴搔痒的。
  “整体比预想的好!”——主持本次比赛评选工作的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潘新和教授的评价,既是对参赛教师的热情鼓励,更是对广大语文教师的鞭策。孙老师还欣然将自己的新作《名作细读》(上海教育出版社)签名赠送给五名一等奖获得者,表达了一名学者、长者对中学语文教师、对中学语文教育的殷切期望。
  获奖名额是有限的,我们真诚地向每一位走进考场的教师致敬!不论是脸露稚气的青年,还是头发斑白的前辈,他们这种为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敢于挑战自我的行动,不仅凝聚着智慧与信念,而且饱含着勇气与自信!
  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也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师文章中同样存在着。譬如,有的文章追求语言的华丽、修辞的优美,而内容肤浅,缺少层次的推进;材料罗列、堆砌,不善议论、分析,难得思想深刻的力作;就表达方式看,几乎都是散文、随笔,少见论证严密、透彻的议论性文章。
  文章本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然而,要表达得充分深刻,首先须思想认识充分深刻,短短一篇文章即作者知识积累、生活体验、价值取向和语言表达的综合体现;所以说,写文章,写出好文章并非易事,它是多少人一生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目标。因此,语文教师既要以平常心多动笔,勤读书,并持之以恒,以免荒废了自己的专业;同时,又要胸怀敬畏之心,认真、虔诚地对待写作,不断磨砺思想、丰厚学养,努力提高自己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领。
  “一石激起千层浪”,当今语文教师的写作水平究竟怎样?学生、家长,同行、领导,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关注着。五篇一等奖优胜作文,在人们的期待中揭晓了。这五篇文章,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毕竟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的。它们是厦门市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个缩影、一次亮相,它们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代青年教师的思想、知识和信仰,它们已成为典型个案,每一位关心教育的人都可以从中发现问题,都能联想到许多……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作文比赛活动并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福建厦门市教科院 36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