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长文短教: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之径

作者:邓 彤




  语文教学高耗低效似乎已成痼疾,一直为人所诟病。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长文短教”似乎可以成为一种选择。
  确定“长文短教”作为一种方法,基于我们对母语学习规律的认识:作为母语学习者,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绝不是零起点,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实际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解读课文的条件,于是,教师可以集中精力解决学生最困惑的那些少数问题。因此,“长文短教”也是一种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是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在这一变化中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长文短教似乎又是改变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的一条途径。
  那么,在具体而微的教学情境中,长文本该怎么处理成一节课或两节课的学习过程呢?课堂是教学流程的关键点,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充分发挥“课堂”这一时间空间均十分有限的教学环节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由于文本的多样化与学生能力的差异使教与学的过程成为一次“漂流式的探险”,于是,我们需要研究以下问题:“短教”是否是语文教学的唯一选择?在需要“短教”的时候,语文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在哪里?语文教学应该采取怎样的文本处理策略?文本处理的核心在哪里?
  为研究这些问题,我们选择了目前不同版本中不同种类型并且相对较长的篇目做一次“短教”尝试。以下课例和评点,就是我们对自己的实践所做的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