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五彩的世情与人性寓言

作者:时剑波




  一朝项链失,十年辛酸苦。莫泊桑的《项链》自问世以来的一百多年间,魅力经久不衰,既给人留下了巨大的惊叹号,让人惊叹于这样一个天才的杰作:同时也留下了一连串的问号,经典小说巨大的艺术张力让人不断地追问,《项链》究竟表达了什么?
  其实,对于《项链》,如果只用平面镜映照,很可能会失落其丰厚的蕴涵而导致简单化:而用立体的多棱镜映照,它就像一则五彩的寓言,其中既折射出人性、世情的天光云影,也能让人领略经典文本的多彩光芒。教学中面对其深刻而多义的主题,既无法绕开,也无法一言说尽,不如“还文本给学生”,在鉴赏了小说精巧的情节结构、神来之笔的结尾、细腻的心理描写的基础上,让学生以“《项链》之中见世情”“《项链》之中见人性”为话题进行感悟,文本的多重意义就可能向学生敞开。学生就可能会以自己的眼睛“发现项链”。
  有学生读到了一个“假”字。那串项链是假的,但是小说中只有项链是假的吗?谁能想到富有的佛莱思节夫人也藏着假项链。而作为好朋友的她竟然还未在出借时特别说明,如此的虚假。玛蒂尔德以一挂假项链的精心装饰成为舞会上的“明星”,但谁又能说清舞会上有多少人是带着假面呢?假作真时真亦假。当虚假成为社会的一种流行。这就是一个病态的社会,一个“假”字含着隐喻。也暗含着小说对社会的一种警诫。
  有学生感悟到了生活的虚幻与真实。小说前半部分玛蒂尔德活得虚幻,她衣食无忧,却每天陷在云里雾里的遐想中,而且还为这虚幻的遐想得不到满足而时时痛苦。后半部分她面对生活的困境却活得真实,她为了明确的生活目标而奋斗,要偿还这笔巨大的可怕的债务。前面她狂热,外表美丽却精神虚无,而从云端坠落后,她开始脚踏实地,不再幻想虚幻的东西,此时她的外表开始苍老。精神却成熟了,也获得了心灵的宁静与平和。正因为此,遇见佛莱思节夫人的时候她才会坦然面对,主动上前。生活教育了她。让她从迷失走向回归,所以说人应该活在真实中。而不应活在虚幻里,否则早晚会从天上掉下来,摔得鼻青脸肿。也有学生说这里包含着梦想与现实。每个人都有梦想,面对梦想,玛蒂尔德追求的勇气诚然可嘉,但梦想就像根弹簧,轻轻地拉,它可以慢慢地伸长,成为现实,而重重地拉,它可能就断了,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吗?
  还有学生读到了人生的变幻无常。人生中总有太多的偶然,而偶然的事情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是陷阱,可能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十年艰辛偿还一挂假项链,这是生活与玛蒂尔德开的一个巨大的玩笑,生命中不也常有类似的悲凉与痛苦吗?莫泊桑只不过是在小说中还原了生活的本真,聚焦、放大而已,透过小说,我们也看到了莫泊桑悲天悯人的情怀。
  上述是从世情的角度来读《项链》,而从人性的角度,我们又可能读出许多,其中既有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揭示,也有对人性优点的热烈赞颂。
  有学生读到了虚荣和欲望。每个人都可能有虚荣心,玛蒂尔德有,她那朋友虽然富有。却同样有虚荣心。但人的可悲在于过度爱慕虚荣,这样,虚荣往往就会让人痛快一时,却痛苦一生。一串项链,一时虚荣,一场浩劫。叔本华说,人生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人是欲望的集合体。人真正的名字就叫欲望。不切实际地狂热追求。人生就可能让欲望所吞噬,这是人性共同的弱点。从这个意义上说。项链就像一条锁链,锁住了心胸,锁尽了快乐,锁牢了人生。人生中有众多的东西,该自己得到的就接受,不该自己得到的非要得到,往往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太多了。所以,人应该不断地同自身的弱点作斗争,尤其不能让欲望所吞噬。
  有学生读到了选择。在人生的重要关口,面对一笔超出想象的巨债,玛蒂尔德面临着选择、赔并不是她的唯一出路,她可以逃、可以赖,但她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偿还。此时她也就选择了诚信。逸择了良知,选择了尊严,选择了直面惨淡的人生即使这是以十年的艰辛与放弃美丽为代价的人们的理由说玛蒂尔德虚荣但并不虚伪,她在选择中与选择后的所想所行。让我们不得不钦佩,就连莫泊桑行文至此也情不自禁地为她的“英雄气概”而赞叹。
  有学生读到了变化。丢项链既让玛蒂尔德坠入困境,同时也成为了一次她自我救赎的机会,完成了精神上的蜕变。她坚毅勇敢,承担着生活的重担,获得了独立和尊严,艰辛却充实。这一切尽管会衰老、褪去她的容貌,却让她的人格焕发出魅力。此时,她的外在美转化成了内在美,这才是她人生持久的美丽。
  有学生读到了得与失的生活辩证法。玛蒂尔德丢了项链,丢了美丽和青春,却收获了真正的爱情。小说开端中她梦想在每天下午五点钟的时候与自最亲密的男朋友交谈,梦幻狂想曲做得天花乱转梦想中有一切,却独独没有丈夫。此时的她一心梦想着自己,只有抱怨,不懂爱的真谛。而十年的同甘共苦给了她相濡以沫的爱情,也教会了她珍惜。物质上的财富往往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只有真情与爱情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玛蒂尔德失之东隅,得之桑榆,让人感慨良多,得与失之间也包含着朴素而隽永的人生哲理。
  《项链》的魅力就在其丰富性与无尽的内涵,而多姿多彩的解读让这挂“项链”更加熠熠生辉,更增添了无穷的魅力。《项链》就像一口深邃的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读不尽、说不尽的,但我们都可以从中一掬清泉,感悟世情,洗濯心灵。同时,经典是穿越时空,具有永恒的价值的,而阅读经典就应与学生心中那片广阔的精神世界相勾连,读出“经典文本的现代意义”。这样,经典才能常读常新,我们也才能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
  浙江宁波中学 3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