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组歌》片段

作者:佚名




  讲课人:麦静宜(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实习教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这位诗人是谁7(让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引出课文)纪伯伦。《组歌》。
  [点评:用颇有文学味的导语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既可以营造一种语文学习的氛围,又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学习的愉悦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呈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及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点评:借此,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给学生学习的理由。]
  
  三、向学生展现关于浪与海岸的图片
  [点评:在正式进入课文学习之前,借用多媒体展现图片,创设一个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当那一张张浪漫而柔美的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便来了。美的东西往往使人产生无穷的向往和兴趣,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下有一个第一印象的感知,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便能比较顺利地被激发起来。]
  
  四、扫清生字词(略)
  过渡:现在我们来朗读课文,看看到底纪伯伦笔下的海浪是怎样的。
  
  五、配乐朗诵,问题探究(老师先示范一段然后让学生一起读)
  [点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情味兵,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容易被激发起来。于是在教学《组歌》时,教者选取了韩国音乐家白日梦所作的《I miss vou》一曲作为背景音乐,指导学生合拍而读,结果在抒情的乐声之中,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朗读的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并且全班同学对即将要学习的课文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希望立刻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告诉老师说,他在配乐朗读的过程中,已经体会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那一份情,所以非常愿意学习这篇课文。]
  1,思考:在文章中浪是怎样一个形象?请填空并说明理由。
  (___)的浪
  明确:热情洋溢的浪;一往情深的浪;无比忠诚的浪;多情浪漫的浪;温柔善良的浪;痴情的浪;缠绵的浪;任性的浪等(浪充满女性的柔情,是一位多情的女性。她眷恋着海岸,同时依恋着美人鱼、礁石、美少年等等。她象征着一个热爱生命、自然、爱情的博爱者,是人世间美好事物的守护者。)
  2,联系“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纪伯伦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爱和美是他作品的主旋律,他在《朦胧中的祖国》中写道“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由于种种原因,纪伯伦很小的时候就被迫离开祖国。因此他毕生讴歌他苦恋的祖国。文章海浪对海岸的深情其实曲折地象征了诗人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点评: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简介未必都要在课前进行,在课文理解的难点或重点之处,适时的引入作者的生平或写作的背景往往可以使内容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理解走向深刻。这时在教师的讲授法之下进行的学习,就由一般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化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效能感,从而有助于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和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