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高考应是语文新课程的科学实践

作者:江 熙




  在基础教育由传统课程走向新课程的过程中,课改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正坚定地按步骤向纵深推进;但深层次的问题也已经开始暴露,真正的攻坚还没有到来,特别是必将面临尖锐而复杂的高考问题。如果说,对小学、初中阶段的课改,人们认为尚有。回旋余地的话,那么,直面高考,学生、学校、家长乃至社会难免疑虑重重。对一些地方的高考滑坡,有人甚至说出“谁搞素质教育谁倒霉”的过激话语。但我们不能不承认,经不起高考的“素质教育”缺乏社会基础,难以推行。同样,作为素质教育载体的新课程,究竟仅仅是一种教育理想,还是一门合乎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只有经高考实践检验成功,才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赞同。
  今年秋天高一年级普遍使用新教材,标志着高中课程改革的开始。高中课程改革是一场全面的系统性改革,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但高考对高中教学的导向作用毋庸置疑;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新课程与高考关系的研究。本文提出“高考是语文新课程的科学实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在高考实践中贯彻语文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虽然目前高中课改的重点在高一,但高二、高三年级也可以运用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指导教学,特别是指导高考,因为这两年的高考命题已经渗透了一些新课程思想。二是指在高考实践中检验语文新课程自身,检验语文新课程理念和方法的科学性,进一步完善语文新课程,实现语文新课程的软着陆。
  
  一、高考应是新课程理念统摄语文新老教材的实践
  
  新课程的精髓在于其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不言而喻,高一年级的新教材是新课程的载体,使用新教材能更好地实施新课程。但正如目前的新课程还仅仅只是理想的课程一样,作为载体的新教材目前还仅仅只是一种理想的教材、一种实验的教材。使用新教材是不是就能很好地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和方法,还有待实践。即便那些实验教材作为新课程的载体已经相当完美,还有一个如何使用的问题。使用新教材并不等于就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目标,以传统方法甚至用落后的方法来教新教材的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并不会少见。从理念到操作,从内容到方法,真正实现从传统课程到新课程的飞跃,还有个过程。所以,实施新课程,并不仅仅取决于使用新教材,关键在于掌握和运用其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
  我们认为,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并不是只适用于新教材而不适用于老教材。国家级初中课改实验区就有使用老教材来进行实验的(福建厦门、辽宁大连)。从新教材方面看,新编高中实验教材有各种版本,人教版、语教版、苏教版、山东版等百花齐放。有的版本创新改革的力度较大,与以往的教材体例有较明显的区别,但有的版本强调“守正出新”。从老教材方面看,这几年语文教材一直都在不断修订,许多方面已经吸纳了新课程的理念、内容和方式,提升了老教材的品质。如人教社2004年的新编语文教材,就设置了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综合性学习”板块。这些都说明,使用何种版本的教材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真正掌握了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就能高屋建瓴地运用各种教材。
  语文教学的特性,还为二者的并用提供了可能。虽然作为新课程载体的新教材有它自身的逻辑体系,老教材也有自身的逻辑体系;但我们认为,语文教材的逻辑性并不很强。作文教学中出现过一种“技巧派”(与“感悟派”相对),重视写作技巧,从文体要求开始,按作文的几个要素一一训练,类似于序列化的目标教学。实践证明此法并不成功,因为学生作文实际上并不按这样的逻辑顺序。何种语文教材的逻辑体系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语文课程的逻辑体系。在高三复习阶段,师生拥有教材的选择权,既可以从传统教材体系中提炼复习要点,也可以从新的教材体系中撷取知识精华,还可以根据需要同时取新老教材为我所用。
  高考复习并用语文新老教材,在传统课程走向新课程的过渡时期具有现实意义。于学生而言,既可顾及到原先基础,又可得益于新课程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获得更高的复习效率。初看起来,这几年高考题型似乎变化不大,其实内容已经渗透了许多新课程的理念。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对阅读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强调了信息整合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兼用新教材可能要比只使用老教材效果更好。现实地看,学校一般将最优秀的语文教师安排在高三年级“把关”。但是,根据课改的实际进程,高三年级教师最后进入新课程,可能造成这些教师参与课改的滞后。三年以后,是让高一、高二进入课改的教师一直带进高三冲刺高考呢?还是退下来让原来的高三教师继续“把关”呢?让高一、高二进入课改的教师直送高考而没有原来的“把关”教师“把关”,似乎不太令人放心,因为高考问题极为复杂,而高三“把关”教师之所以能把关,是因为他们有丰富的高考复习经验,具有相当强的把握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能力,能够站在高考的制高点上,俯瞰各个年级的知识要点。充分发挥这些教师的作用,对提升学生语文能力至关重要。如果要让高三“把关”教师在课改中能继续“把关”,势必要让他们从现在起就掌握新教材。所以让高三教师提前介入,在新课程理念和方法指导下并用新老两种教材,更有利于学生从容应对高考。
  
  二、高考应是转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实践
  
  以新课程理念和方法指导高考复习,能够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又必须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高考复习效率的提高。高考产生实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有意义。
  如果说,以往的学生基本上还是以接受学习方式为主的话,那么,到了高中学习阶段,特别是面对高考,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学习则是他们内在的迫切需求,也是应对高考的有效策略。正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的那样:“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差异逐渐增大。”高中学生已经对自己语文学习的状况有所了解,而且随着高考的临近,对自己在语文发展方向上有了不同的追求。语文素养和需求的差异性,要求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更要求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现在班额普遍爆满,教师很难真正实施个性化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有的学生长于阅读而短于写作,有的学生敏于现代文而讷于古文;有的学生需拾遗补阙,有的学生需拓宽加深。新课程提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显然有充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学习总是与高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语文作为高考的核心科目,势必影响乃至决定高考的志向。这种状况并不是在新课改中才开始出现。也就是说,这个问题不仅发生于已经进入课改的、将课文分成模块可以选修的高一年级,而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