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一义之差,其趣迥异

作者:王 虎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有《(世说新语)》两则,其一《咏雪》:
  谢大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拟?”兄予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其注为:“[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
  我们认为:此处对“差”字的释义值得商榷,副词本身意义虚灵,特别是用法比较复杂的副词,要判断其在句中的含义,必须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考察。所以副词“差”字表示程度时,究竟是表示程度低还是程度高,取决于所述事件的整体意义以及说话人对所陈述事件的主观评价。因此只有结合上下文;认真领会作者的旨意,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当代训诂学者郭在贻早已说过“差”义当为“甚、很、大”;“差可拟”就是“大可比作”的意思。细味全文,训“差”为“甚、很、大”,可显小儿自信和得意的神态,更符合词语的语境义。小儿踊跃发言,聪明得意之情跃然于纸上。若训为“大致、差不多”,这句话就会显得呆板平淡,毫无生趣。上文的“差”可以说产生了画龙点睛的效果,真可谓“一义之差,其趣迥异”。
  为了进一步证明上述观点,我们再从客观上(行文规律、用词特点等)来考释论证:
  据查,《世说新语》中“差”训为程度副词共有五例:
  (1)庾公目中郎:神气融散,差如得上。(《世说新语·赏誉第八下》)
  “目”可解释为“品题、品评”,此句中“差”当为“颇、颇为”之意。全句可释为:庾公评论中郎:神气恬淡舒适,颇能超拔向上。
  (2)人间抚军:殷浩淡竟何如?答曰:不能胜人,差可献酬群心。(《品藻第九》)
  全句可释为:有人问抚军,殷浩淡(这人)究竟怎么样?回答说:(虽)不能胜过别人,(但)大可迎合众人。
  (3)刘尹目庾中郎:虽言不悄悄似道,突兀差可以拟道。(《品藻第九》)
  《世说新语》有个行文规律,在品评某人时,先指出不足或欠缺的一面;然后话锋一转,大加赏叹,即“先抑后扬”。同样的句式并不鲜见,兹举一二:
  殷仲堪丧后,桓玄问仲文:“卿家仲堪,定是何似人?”仲文曰:“虽不能休明,,足以映彻九泉。”(《赏誉第八》)“足以”可解释为“完全可以”等。这个例句从侧面证明,“差”当释为“非常,很”,是表示程度深的副词。
  (4)石崇每与王敦入学戏,见颜、原象而叹曰:若与同升孔堂,去人何必有间!王曰:不知余人云何,子贡去卿差近。(《汰侈第三十》)(刘孝标注引《史记》曰:端木赐,字子贡,卫人,尝相鲁,家累千金,终于齐。原宪以瓮为户牖)
  按:子贡曾累千金,石崇是豪富,故王敦说他们俩名利双收,很相似。
  上面为正文中的例句,再举个注释引文中的:
  (5)和峤为武帝所亲重,语峤曰:“东官顷似更成进,卿试往看。”(《方正第五》)刘孝标注引干宝《晋纪》作:“太子近入朝,吾谓差进。”“差进”:很有进步,与正文“更成进”同义。
  由此可见,《世说新语》程度副词“差”的一个使用规律:全部用在口语对话中,没有一例用在描写或陈述句里,而且,大都用在品评中,特别是赞赏性品评中(有四句)。按照常理,当我们赞赏某人时,会用程度深的副词来修饰。如现代汉语中“他很好”“他还行”,前面一句可以理解为赞赏,后面一句只能理解为一般的认可,而不是欣赏和赞扬。
  一书有一书之体例,一般来讲,一个词在同一本书里是不会出现两个相反的意思的。所以,“差”在《世说新语》中作副词用时,义当为“甚、很、大”。
  《后汉书》和《世说新语》成书于南北朝的宋时,其“差”用例如:
  (6)桓谭以不善谶流亡,郑兴以逊辞仅免,贾逵能附文致,最差贵显。(《后汉书·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最”“差”连用,“差”当由程度深引申到极度副词,可释为“最”。
  (7)(吴)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后汉书·吴盖陈臧列传第八》)
  这句是赞叹人物的,理应训“差”为“甚”,表程度深之义。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王幼学解,谓此言(吴)汉甚激发人斗志之意。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引用了王先谦说后,加按语说:“然则差强人意者,乃甚强人意之谓,非稍强人意之谓也,玩隐若敌国语意可知。”(因行文原因,本文不详解,可参见萧旭《也说“差强人意”》,见《咬文嚼字》1998年第2期)
  再往上溯源,我们发现,早在《汉书》中就有“差”作程度副词的用法。
  (8)广汉叹曰:“乱吾治者常二辅,诚令广汉得兼治之,直差易耳”。(《汉书·赵尹韩张两王列传第四十六》)
  (9)幕北地平,少草木,多大沙,匈奴来寇抄,少所蔽隐,从塞以南,径深山谷,往来差难。(《汉书.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魏晋时,“差”表程度深义,展见于典籍,用例更广。
  (10)其所用杂药差易具,又不起火,但以置华池中,日数足便成矣。(《抱朴子》卷四《金丹》)
  (11)又有沙虱,水睦皆有。其新雨后及暑暮前,跋涉必著人。唯烈日草燥峙,差稀耳。(《抱朴子》卷十七《登涉》)
  (12)同日弃市,京师画工,于是差稀。(《西京杂记》卷二)
  (13)光武称登禹曰:“孔子有回而门人益亲叹。”吴汉曰:“将军差强吾意。”(《金楼子》卷四《立言篇九下》)
  南北朝时,表示程度深的副词“差”,进一步引申为表示范围的副词。如:
  (14)翼又谓之曰:“风毛止于此一看,本不将去,差无损失,那得遂不见借?”(《金楼子》卷六《杂记篇十三上》)
  “差无损失”即“全无损失”,可释为“没有一点损失”。
  直至唐宋,“差”表程度深义,在诗词中犹可见。如:
  (15)“物理贵见微,勇退差为贤。”(陆游《七月十一日见落叶》)
  其中“差为贤”是“最为贤”的意思。
  (16)“酒颂一篇差要妙,庄列诸书土苴。”(刘克庄《贺新郎》)
  这首词的意思是说《酒德颂》之要道妙旨,远在《庄子》《列子》之上。“差要妙”是“最要妙”的意思。
  只是到了近代,随着“差不多”“差些儿”“差一点”这类表示程度浅的副词的大量涌现,其表示“程度深”的意思也逐渐消失,于是故“差”在古汉语中表示程度深这个意思就常常被人们忽视了。
  苏州大学文学院 21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