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问题应该由谁提出?

作者:冯永忠




  前段时间笔者参加了一次教研活动,首先是听取两位青年教师上课,一位教《游褒禅山记》,一位教《六国论》,两位教师都精心设计了教学思路,提出了一些问题引发了学生思考与讨论。在评课过程中,有专家指出整堂课没有学生提出问题,只有教师提出的问题,所以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改变;因为课堂是生成的。其后的一次教研活动中,另一位青年教师在介绍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说:“我始终将课堂看成是生成的,在课堂上努力让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由我提出问题。”
  面对这种现象,笔者不禁产生了疑惑:问题应该由谁提出?
  笔者以为不管是何种方式提出问题,只要是有益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成功的教学。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发现了问题,然后通过思考来解答,这当然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我们需要大力倡导。因为通常情况下,学生总是希望教师教给他们知识,而不是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所以努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是当务之急。但是教师以提出精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思考就应该否定吗?教师的职责本身就是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考。由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来解答也是一条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好方法;我们不能厚此薄彼,不要以为只有学生的问题才是真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就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就是假问题。如果教师在预设时就已经充分预计到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那么这样的预设就能促进学生的思维。
  笔者在教《游褒禅山记》时就预设了一个问题:“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拥”怎样理解?因为笔者从对本班学生的平时了解知道他们对这些细微的地方还未产生探究的兴趣,也就不会提出问题;但笔者以为这恰是讲炼字的好地方,它和后面的“火尚足以明也”相照应。后来课堂检验果如我所料,学生没有提出这一问题。所以教师预设问题给学生讨论解答也很需要,否则学生的思维就会流于肤浅。因为学生总有臼、己的思维局限,还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通过平时的思维训练,慢慢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哉想只要能长期坚持让学生注意细节,坚持文本细读的原则,学生也肯定能养成细细琢磨的习惯,也会于细微处见问题。
  因此问题本身到底由谁提出并不是关键,关键应在于提出什么问题,是否引导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可能因为以前满堂灌的事、例太多,在课改中一有教师提问题学生来回答的现象就被人视为洪冰猛兽。满堂灌中教师只顾知识的传授;将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当然需要根除。而教师提出问题,只要以学生思维培养为旨归;就应予以肯定。
  那么为何会以学生是否提出了伺题为标准.来评价课堂教学呢?主要原因就在于对“课堂是生成的”理解片面,以为强调课堂的生成性就似乎要否定课堂的顶设性,认为生成才是课改精神妁体现,而预设则是陈腐的理念。于是便认为学生的问题是生成的产物,自然要大力倡导;教师提出的问题则是预设的结果,该予以摒弃。
  笔者以为课堂既需要生成也需要预设,应该说是在预设中生成。生成与预设其实并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相统一的。
  首先,预设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前提,脱离了预设的课堂只会散漫无章。
  教学目标需要预设。目标的缺失会使教学陷入虚无主义的迷阵,教学也将没有一定的系统,变得可有可无了。就连“非指示教学”也只是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以明确的指示,而绝不是教学本身没有目标,一堂课需要达到怎样的要求教师是很清楚的。
  教学角度必须预设。教学的展开必须有适宜的教学角度,教学角度的选定往往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必须预设好教学的突破口以将教学内容拎成一个整体。教《装在套子里的人》可以直接由题目人手分析别里科夫的各式各样的套子以及套子的内涵,也就自然很快抓住文章主旨。抓住了教学的突破口,教学程序才会显得自然流畅,而不致阻塞甚至肢解。
  其次预设是为了生成。
  虽然在教师智慧的作用下会有众多的“旁逸斜出”,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会给教师许多惊喜,但这终究不是最主要的生成。众多教师都明显感觉到这种生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是任何一堂课都能产生这样的生成的,我们也不能要求这样的生成成为每堂课的必需晶。所以生成仍然主要是预设中的生成。一堂课只有生成了预设的内容才能叫做这堂课成功了。如果生成不是预设轨道上的生成,那么预设就是虚设,是没有任何价值和功用的设计,是徒劳。真正的预设已经预设到了生成的结果,如果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只能说预设者没有真正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基本规律。
  说课堂是生成的,很多人只是看到了课堂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忽视了这一动态发展过程里隐藏着一条预设的轨迹,而民主课堂的构建也只不过是共同趋向于教者预设目标的民主推进过程,绝不能是教师放弃预设而只顾生成的结果。
  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很多人只关注外显的生成,而忽视了内隐的生成。一看到问题提出者是学生就首肯了课堂的生成性。然而却没有注意到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本身就是学生思维生成的过程,而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不完全是预设的产物,很多都是根据教学实际临时调整的问题,甚至还有许多是教师突发灵感而得,而这都是课堂生成的内容,只是这些没有直接显露出来,是内隐的生成。
  湖南市德布一中 4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