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简说语文教学专业化
作者:余应源
语文教学专业化的含义是什么?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能”?至今并没有弄清,其实连是不是专业都成问题!这里不得不就“语文教学专业”作个简单的分析。
语文教学专业,自然先是“语文”,后是“教学”了。
语文教学的“语文”是什么?百年来培养语文教师的师范院校开设的核心学科课程是语言学和文学,实际上认为语文课的语文,是语言加文学;近年流行的看法是“一语四文”,即语言、文字、文学、文章、文化!而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语文素养”,其实质是宽泛的文化素养!语文的外延真要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了!汉语字(词)常是多义的,不作为科学概念,各人自可去理解,上述观点似乎全对。生活中的确处处有语文,可是基础教育中与其他十余门课程并行独立的语文(科)课,有没有自身独立的对象、范畴?再说,语文课管得了“文化”那么宽么?政治、数学、物理等其他课是不是文化?政治课数学课有没有人文性?所有其他课程哪一门离得开语文?语文课能包打天下么?语文教学的“语文”是什么都不清楚,何谈语文教学专业化!
“语文课”的语文不是泛泛的语文,更不是泛泛的文化!它必须是与数、理、化、政、史、地一样有特定对象、范畴因而与之并行独立的课程。它是母语汉语汉字的掌握与运用,是基于生活世界“习得”教育的科学世界“学得”教育中专门教学的语文;属言语而非一般语言,是立足言语形式而非立足言语内容(其他学科立足于言语内客的不同方面,对此我早已有专文讨论,不再赘述);就是说,语文课的语文是“言语形式”。只有这样认定语文课才能独立,才能区别于其他课程。而言语形式的一个方面确实包括虚构求美的文学,但更重要的是写实求真的文章。
言语形式包括语言形式(个体掌握语言的存在形式是语感)、表现形式(含语篇、文本,文章与文学文本,而人类文本的主体是文章而非文学)及言语活动形式三大门类,其核心是言语活动的形式,即口语直接交际和书面间接交际活动或曰“说听写读”活动形式。因为,三大门类构成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平行的,前两者都是服务并体现于后者的。因此,语文教学专业化的语文专业知识和技能,远不只是目前高师开设的语言与文学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文章特别是言语交往活动的知识与技能。言语交往是人类语言的本质,也是母语教学的本体、本质。听、说、读、写全是人类的言语交往活动,语文能力就是言语交往能力。就是说,言语交往活动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才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至关重要的核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现在课标强调学生的“感悟”,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感悟自然是学生个体自己的事,可是怎么感悟啊,感悟有没有知识?是不是技能?一般人使用母语可以不管,但语文教师不能不管。不管,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悟”,是否“悟”得出来?我们不知道。这样,还要我们语文老师干什么?只有自动下岗了!要做真正的专业的语文教师,就必须解决这类问题,就要指导学生如何去感悟。感悟之类既熬是人类普遍性的活动就可以认识,就有规律可循,就可以归纳出知识,可以形成技能。如文学作品的感悟,总必须以准确认读汉字、正确理解作者的文本语句为前提,再准确把握作者塑造的文学意象,进而调动头脑里已有的经验知识图像去想象、联想,设身处地联系自己,才能去感去悟。这里包含多少知识与技能啊!这类能指导学生规范高效进行言语活动的语文知识技能,才是语文教师的专业。还妻说一句,当然必须包括一定的语言学常识与技能,特别是语用的知识与技能,因为可以说语文就是语用;但我们的语言是汉语言,要汉语汉字自身的理论与知识,套用西方语言学的一套是不行的,该舍弃了。
“教学”是什么?在我们国家,突击几天,背一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考试及格,就能领取教师资格证《呵,当然语言文学也要考试过关),看来当教师还真容易。而西方尸些发达国家则要求首先取得文学士、理学士资格,然后还要进行一年以上教育专业的课程学习和训练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真是庸人自扰啊!教学工作算专业吗?语文的教学工作算专业吗?你看,那么多语文教师、教研员、教育官员没读过师范、没接受过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训练,不都好好地教语文、管语文吗?是啊,目前的确存在这种情况。这正说明当前语文教学还大落后、太落后了,还是一种经验性工作,还远没有真正升华为专业的理性工作,还没有咸为不“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专业训练就不能进行的工作。语文教学低效的现实原因正在于此,这正表明语文教学专业化的紧迫性。
一个语文教师从接手一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起,其工作包括:了解学生、形成教学期望、制订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评课、学业情况检测、作业评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反馈、教学总结等各阶段;每一阶段中又包括学生(个体、小组、班级)、教材、教法三个层面;学生学语文又涉及学生已有的语文基础,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动力、情感、态度、方式方法、习惯、救力意志等方面;学生不是还要“自主、合作、探究”嘛;况且学生又正在成长发展中,不断变化着,对语文课的要求也在发展、变化;这些又都围绕着读、写、听、说四方面,四方面又分为日常交际、科学、艺术三种语体,文章、文学各门类文本等等。所有这些方面都要语文教师去教、去导,都包含各不相同的教学活动、教学工作。这些全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语文教学工作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其中又还包含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三大门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贯穿其中的核心,应该是对学生进行在科学知识指导下的高效的言语技能训练。
我们再从“教育学生积累语文素材”(其核心为积淀丰富的语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三项基本教学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来看看语文教学专业化;已公布的课程标准的重大实质性错误,正是模糊、偏离了语文教学、语文课程的这三项基本教学内容。
语文教师完成上述三大任务,每项任务都需要系列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对此不一一说明,只请注意,如积累素材当然要靠学生自己在言语活动中不断积累,但如何主动有效快速大量高层次的积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