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词语生动 名式灵活

作者:陈玉驹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因此,写就美的文章必须美化文章的语言。当然,在考场上要想用生动鲜活的语文使文章出彩、升格,不能靠灵光一现,而需日常练就的扎实的语言功底。那么,结合平时的语文学习而言,就要注意掌握一些技巧。
  
  一、遣词,词语要生动
  
  1.精心运用动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绿”堪称遣词的典范。作者反复更换,最终用“绿”,是因为这个字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既能表现出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象,又能表达自己要开创变法新局面的理想,另外,还透漏出自己早日辞官回家的愿望,真是言近旨远啊。可以说,唐诗的意境,宋词的韵味,元曲的隽永,往往是以某一词(多为动词)作为诗眼尽传其神的。因此,锤炼词语,要特别重视动词的运用。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能增强文章的气韵,使文章活起来。
  2.精心运用形容词
  如果把作文喻作新娘,那么形容词就是新娘化妆用的胭脂,能使作文这个新娘更妩媚更动人。如朱自清《荷塘月色》描绘荷叶、荷花、荷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叶、荷花、荷香,在“田田”“亭亭”“袅娜”“渺茫”等形容词的装扮下,显得是如此绝美而又动人。
  3.精心运用叠音词
  叠音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音乐美。如朱自清《荷塘月色》描写月光:“月光如流水,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如果说,仅仅把月光比作流水不算稀奇,那么一个“泻”字配上“静静地”这一叠音词,就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无声响,这种似有声响而又无声响的幽静幽美的意境,宛如一幅优美的图画,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
  4.精心运用色彩词
  色彩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绘画美。如朱自清(春》描绘春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十足。
  5.精心运用成语以及其他四字短语
  成语以及其他四字短语能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美。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简洁、意义蕴丰,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连用有时还可以增强情势。如贾谊《过秦论》开篇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显得很有声势,气壮山河,读起来铿锵有声,亦有悦耳荡心之效。
  
  二、造句,句式要灵活
  
  1.巧用疑问句和感叹句
  议论文、散文中常常用到疑问句和感叹句。一篇优秀的议论文,不仅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还要言之有“气”。没“气”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也是难以震撼人心的。在议论文中,疑问句可以提出问题,把思维引向深入;同时还可以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反问句可以强化语气,增强论辩力量。感叹句主要是强化感情,使议论充满激情。如闻一多在《最后一次讲演》中用了9个疑问句和44个感叹句,在场的听众无一不被感染和震撼。
  相对于议论文重在说理来说,散文则重在抒情,疑问句和感叹句能够使心理描写更加细腻,感情抒发更加强烈。如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哥,是捡来的吗?》,标题就用疑问句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欲望,显示出考生较高的写作素养。
  2.灵活运用各种句式
  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可以彰显语言的变化之美。一篇文章应该是多种句式的统一体,如果总是使用一种句式,那么文章就会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句式,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意。如孙犁《荷花淀》写水生嫂的问话“怎么了,你?”不用常式句,而用主谓倒装句,就更能突出她对丈夫的关切,情感表现力大大增强。写作中,恰当地使用整句与散句,也能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整句形式比较整齐,音节比较匀称,可以起到强调某种语义、加强语势的作用;而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长短结合,可以避免单调。把两者融合起来,语言既生动活泼,挥洒自如,又节奏鲜明,气势贯通。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满分作文《双赢的智慧》(节选):“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赋予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美名而流传至今。陶与菊实现了双赢。”此段,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写出了陶渊明与菊相互寄托的“双赢的智慧”,句式形式暗合主旨精神,真是天衣无缝。
  3.恰当地运用一些口语
  恰当地运用一些口语,可以彰显一种生动活泼之美。如2005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豹子飞奔》(节选):“依然是那双凶猛的豹眼,只不过眼神中流露出更多的自信。一步,两步,三步,右腿向上抬到最高点,啪!……又轻松地过了;刘翔开始发狂,孙海平又握紧了药瓶,全场的中国观众屏住了呼吸。开始进入最后一个栏,一步,两步,三步,右腿向上抬到了最高点,啪!用力下压,左脚用上全部的力量向下蹬地,右脚稳健地落在地上……”读着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文字,怎不令人气息畅通?
  4.适当地使用一些文言词语
  适当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可以形成一种庄重典雅之美,会令人耳目一新。如2005年高考福建卷满分作文《执子与通子》(节选):“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泪罗扛,子兰谄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这段文字,白话中央杂着文言词语,典雅庄重,一如屈原的伟大人格。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文言词语要注意恰当和谐,不要弄得不明不白,不伦不类。
  5.巧引名家名言
  作文是对考生综合语文素养的考查,作文能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决于考生对民族文化借鉴吸收的多少。作文中如能巧引名家名言(包括古诗文),文章就会显得很有文化气息。如2005年高考福建卷满分作文《惑》(节选):
  周国平说:“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是灵魂的缺失。”是的。人们带着冷漠的表情像游魂一样行走;网络上的刀光剑影;舞厅里的灯红酒绿;人们绵里藏针,笔里带刀,钩心斗角……沉湎迷失像尘埃一样迷漫于各个角落。舒婷的诗写道:“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困惑了,难道刚从对神话的顶礼膜拜中倏然醒悟,我们就立即堕入羔与白的另一个极端,一如逻辑上的排中律?
  当王朔骂骂咧咧掘鲁迅的坟茔时,一位支持者(好像还是位作家)说:“什么年代了,还搞伟人崇拜!”此人有非凡之觉悟(倘若人人有此觉悟,则大同世界可计日程功),我建议他把郁达夫也否定一下。郁达夫说:“有了伟大的人物的出现,而不知崇仰、爱戴、崇敬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若伟人尚且不能崇拜,是否信仰之跫音已渐行渐远?我困惑了。
  小作者为呼唤信仰的回归,引用周国平、舒婷、郁达夫三人的名言来阐释“腹有诗书气自华”,将自己的观点用别人的话说出来,显得知识渊博,文化底蕴深厚。
  江苏张家满港市乐令高级中学 21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