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词语拾零(二九):摭谈逆伦理称谓

作者:李荣刚




  逆伦理称谓是极具表现力的称谓之一。属于语言应用中“得体”的范畴。这种称谓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憎恶、无奈、痛心、溺爱、尊敬或者是某种复杂的感情而采用的违反人类通常的伦理的称谓。例如:
  他吻着妻子的手说道,“没什么,都过去了;我们讲和了。不是吗,乖女儿?不用再吃干面包了,你爱吃什么吃什么吧。啊!她睁眼了,哎,好了,好了,母亲,妈妈,亲娘,嗨,打起精神看呀,我在亲欧也妮。”……“可怜的妈妈,”箍桶匠说,“你不知道我多爱你。还有你,我的女儿!”他搂住女儿,亲了一亲。(《欧也妮•葛朗台》)
  在这段文字中,葛朗台为了财产而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母亲,妈妈,亲娘”,活脱脱地刻画出了葛朗台无耻的守财奴嘴脸。
  《红楼梦》中贾府的老祖宗对贾宝玉疼爱有加,开口一个小祖宗,闭口一个小祖宗,对宝玉的要求也是“都依了他”。袭人、麝月都曾称呼贾宝玉为“小祖宗”:
  袭人见他这般光景,不象是顽话,便着急道:“皇天菩萨小祖宗,到底你摆在那里去了?”宝玉道:“我记得明明放在炕桌上的,你们到底找啊。”
  (第九十四回《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通灵知奇祸》)
  在其他文学作品以及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父母称子女尤其是祖父母称呼孙子孙女为“小祖宗”“小姑奶奶”的,至于说到“小祖宗”,着实让人感觉到一种无奈中的无奈。祖宗是一个家族的上辈,如果倒退几十年,每家每户都要供奉着祖宗的牌位,每天还要焚香上供,向列祖列宗忏悔。孩子成了“小祖宗”“活祖宗”,这样的本末倒置,透出父母以及长辈对孩子的昵爱与无奈。再如“少爷”“少奶奶”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称谓语,称有地位的年少男子或妇女为“少爷”或“少奶奶”是因尊敬而采用的逆伦理称谓。
  逆伦理称谓是典型的“合情不合理”现象,这种“合情不合理”现象不合乎逻辑,但能达到出人意料的表情达意效果,应用广泛,值得我们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