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浅谈《干将莫邪》的删文

作者:欧阳炎中




  《干将莫邪》(语文出版社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选自东晋干宝的志怪小说集《搜神记》,比照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它是一篇新增课文。笔者在备课时,查阅了不同版本的《搜神记》以及多种古代作品选本,发现这篇小说又名《三王墓》,课文结尾删去了两句话:“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宜春县界。”笔者认为,删去结尾两句有损于作品的完美,不能充分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给我们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带来不利,删得并不高明。
  这篇小说叙述了楚国巧匠干将为楚王铸剑,反被楚王杀害,其子长大后为父报仇的故事,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反抗专制暴君的精神,是一曲慷慨悲壮的英雄复仇之歌。这无疑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的思想内容。但仅此理解还远远不够,我们可以从作品结尾,尤其可以从被删去的两句话中解读出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作品结尾颇具特色,蕴含深意,寄寓了作者希望君民平等的“民本思想”。“三王墓”之名将赤、客和楚王并称为王,把反抗暴君的劳动人民与“王”放在同等的地位,表现了作者对不怕牺牲、勇于反抗的平民英雄的赞颂与敬佩之情。这不禁使人想到司马迁写《史记》,他把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涉放在“世家”里来写,鲜明地体现出太史公对其褒扬、赞颂的思想倾向。干宝创作志怪小说虽然不是写历史,但他在此处将赤、客两位反抗暴君的平民英雄当作“王”来写,与司马迁写《陈涉世家》有异工同曲之妙。“今在汝南宜春县界”一句表面上是点明“三王墓”的处所地址,实际上是通过楚王与赤、客同葬一地暗示出君王与平民最后归宿一样,表明君王并不比平民高贵。若没有这两句,作者的思想倾向就不明显,就体现不出作者的“民本思想”。另外,这两句话仅十四个字,保留在课文里并不会给学生学习带来负担,相反还会有助于学生弄懂作品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因此,这两句不删去比删去好,笔者建议编者在修订课本时将所删掉的两句话补进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