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追求朗读教学的诗意美

作者:余映潮




  总的来说,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及其实践都是滞后的。
  这种滞后,是相对于课文阅读教学中分析理解、字词落实、质疑探究、品味欣赏等各个环节来说的。人们一般地认为,教学中不能没有上述这些教学环节,但可以没有“朗读”。
  这种滞后,表现为大面积农村中学语文课堂不进行朗读教学或少进行朗读教学的习惯,表现为初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因为逼近中考而淡漠朗读教学的态度,表现为在非文学作品中不进行朗读教学的偏见,表现为很多学校的高中语文课堂上完全听不到读书声的沉闷。
  这种滞后,甚至表现为人们在中学语文课题研究中对朗读教学研究的淡漠与轻视。
  我们能够发现,在热心于“生命语文”“快乐语文”“生活语文”的研究中,作为能够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进行情感陶冶与气质培养的朗读,作为能够让学生放飞思绪、张扬青春、快乐心境的“朗读”,竟在很多的时候不在其研究的范围之内。
  我们能够发现,现在不少的地方在备课时都例行着一种一定要将“三维目标”列出的备课模式,可是当你“细察其纹理”的时候,会看出人们在教学中大多是不准备朗读教学的细节的,好像“朗读”这种优美的教学形式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没有什么联系。
  人们很多年前就呼吁的“还我琅琅读书声”,目前仍在“还”字上徘徊。
  而真正来讲,“还我琅琅读书声”只是一种层次不高的教学要求。
  现在,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课标明确地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的要求下,在众多的青年人成为中学语文教师的环境中,我们更要呼吁“追求朗读教学的诗意美”。
  这是因为,“朗读”不仅仅是出声地读,不仅仅是大声地念书,不仅仅只是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活动,它更是强调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也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
  可以说,朗读不是那种“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起来”的平面的简单的教学要求。朗读教学是品味作品的艺术,是欣赏词句的艺术,是调动情感的艺术,是拨动心弦的艺术。成功的朗读教学一定是层次非常细腻,过程非常生动,形式非常活泼。成功的朗读教学一定于孩子们青春地诗意地成长大有好处。
  本期推选的教例,都在“诗意朗读”上做了一点尝试。三个教例的共同特点是:1.非常关注课文内容的诵读品析,在这里决然看不到淡化文本、脱离文本的做法。2.着力突出学生的阅读感受、阅读品味、阅读欣赏等语文实践活动。3.朗读训练的过程比较细腻,比较生动,比较讲求朗读指导的艺术手法,学生的活动显得生动、深入。
  我们期望着,大面积的语文教学能够在朗读训练上有所尝试,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