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徜徉在鲜活的语言世界

作者:彭红兵




  在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中,有这样一种情况:阅读课围绕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打转,作文课围绕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打转,很少真正落实语言的学习和训练。比如教《斑羚飞渡》一课:多媒体动画演示斑羚飞渡,换位模拟斑羚心理活动,讨论人与环境的关系,整个课堂热热闹闹,就是不去研究语言,不去分析文章中的叙事技巧、场面描写。尤其是“斑羚飞渡”这一部分文字,细腻准确的观察,层次分明的叙述,浓墨重彩的描写,一系列动词的准确运用等等,是极好的语言学习材料。在作文课中,有的老师热衷于题记、后记等体裁的新异,热衷于在审题、立意、构思等大的方面宏观指导,在最基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问题上却十分模糊。有的专家早就大声疾呼:“语文的本体是语言。”语言本位长期缺失的结果是,课文资源严重浪费,课堂教学“实”字不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肤浅,语言能力长期得不到发展等。因此,必须加强语言训练。在阅读课中学习语言,在写作课中训练语言,建立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思想,把读和写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很有必要进行专题专项的语言训练,比如进行鲜活语言的训练。
  我们提出鲜活语言的概念,不等同于文学语言。根据中学生的特点,我们把那种与枯燥、单一、空洞、虚饰等相对的有生命力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语言称为鲜活的语言。并且,将鲜活的语言特点概括为:形象,含蓄,新鲜。下面就是一个个性化语言专项训练案例概述——徜徉在鲜活的语言世界,文中例举的材料凡未注明出处者,均引自我校学生的习作。
  
  一、比较
  
  1.①大概是天上有个神仙,打翻了一杯柠檬汁,流到人间,让我感到了柠檬一样的爱……
  ②我感受到了一丝甜甜的,又夹杂着酸涩的父爱。
  2.①没有人能为你撞响昨日的钟声。
  ②时间一去不复返。
  3.①满天的云彩是您对我的希望,也是我对您的祝福。
  ②彭老师,谢谢您对我殷切的关心,请接受我殷殷的祝福。
  4.①当你像雄鹰一样一次次飞越积雪的山顶,当你如野马一般一回回泅渡横陈的河流,你的眼里于是凝满了高傲。好,强者为尊应让我,让这种霸气成为你的暴君,统治着你,抽出你的宝剑,用你的剑尖指着一切阻碍,大喝一声:“滚开!”(彭老师给全校第一名学生的学年评语)
  ②你付出了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你有很高的目标追求,望再接再厉,迎难而上。
  以上每组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每组句子的前一句表达效果更好,引出鲜活语言的话题。
  例句尽量选用本班师生的优秀作品,可以吸引学生注意产生兴趣,又能够让学生对鲜活语言有一个鲜明的感性认识,消除对鲜活语言的隔膜和敬畏。
  出示课题:徜徉在鲜活的语言世界。显示以下文字,了解什么是鲜活的语言及其作用效果。鲜活的语言,就是形象、含蓄、新鲜的语言。运用鲜活形象的语言,能将事物的性质、情状鲜明地、具体地显示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如历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并且给人以美的感受。
  这里不要过多地纠缠概念,仅仅以了解为主,以感受为主。
  
  二、赏析
  
  1.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掠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鲁彦《听潮》)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的声音,不播放录音,我们就听不到。如何用文字描写声音呢?比喻。这段话一连用了四个比喻,让我们不光听到了声音,还看到了声音,语言含蓄而形象,文字十分优雅浪漫。
  2.两条大江,骤然相见,欢腾拥抱,激起云雾迷蒙,波涛沸荡……(刘白羽在《长江三日》中描写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处的景色)
  “骤然相见,欢腾拥抱”这个比拟新鲜准确,抓住了两条大江汇合的特点,情味十足,给人鲜明的印象。
  3.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臧克家《有的人》)
  这两句诗没有直白地说“有的人欺压人民,与人民为敌;有的人热爱人民,为人民服务”,而是选取两种人的典型表现,刻画他们的语言、动作,含蓄而又形象。
  4.三十万,三十万条生命,三十万条人的生命被屠戮在了六朝古都,繁华金陵。
  反复和递进,强调了日军暴行令人发指。不说“南京”而说“六朝古都,繁华金陵”,就与“屠城”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感情凝重,意味深长。
  通过赏析名句(或佳段佳篇),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鲜活语言的印象。明白鲜活语言就是那些生动形象感情真挚写法新鲜的语言。
  三、专项练习
  从各种资料中找出一些生动形象的句子,作简单分析。这是为了让学生根据鲜活语言形象、含蓄、新鲜的特点,用自己的眼睛发现鲜活语言,并且得到一个认识:鲜活的语言无处不有;要使语言鲜活起来,就要做到形象、含蓄、新鲜。
  接下来老师组织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归纳使语言鲜活起来的方法,并且进行语言训练。
  1.打个比方。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②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流沙河《理想》)
  运用比喻能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可感,能使具体的事物新鲜别致。
  ①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诚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人夸张。“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情味十足。“夸张”强调事物的某一特征,效果突出。
  ①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李汉荣《山中访友》)
  ②他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帝在更衣室里。”(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用拟人更有情味地说“故乡”___________________
  用夸张手法写一个人某一典型特征,如胖,瘦,贪婪,大方,勤劳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是从修辞的角度丰富语言,应该说一切修辞都有此功能。不过,比喻、拟人、夸张尤其需要学生掌握。
  3.含蓄间接。“含蓄间接”是说一个意思不直白地说出来,可以委婉曲折一些,或借此言彼。
  每一粒沙都呕心沥血,/每一块砖都竭尽忠诚/每一根钢筋都忠于职守/那结合处的缝隙/更是用诚实和信任粘合(谢克强《黎明,我登上脚手架》)
  请你借具体的事物间接写人,如写下岗女工,不直接写她的言行,而是借一件道具写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情绪。
  4.具体鲜明。“具体”是说要把事物讲清楚讲详细。“鲜明”是要让事物能在人们脑海中有明朗的印象。
  ①武黄公路大大地缩短了黄石和武汉的距离。两地交往十分方便。
  请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武黄公路交通的便利迅速。
  ②这棵树好高好高啊,是我见到的最高的树了。
  这个句子很空洞,如何使之具体?
  ③这棵树好高啊,有25米左右。
  这个句子已经很具体了,如何使之鲜明?
  打比方、拟人夸张、含蓄间接、具体鲜明,是使语言鲜活起来的基本要求。下面的几种方法相对来说位居其次,但它们往往能使语言新鲜出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