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亟待再修订

作者:李 冲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简称《审音表》)是1985年12月修订的,时至今日将近20年了。细细推敲这份“作为语音规范化的标准”(国家语委、教委、广电部《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的《审音表》,就会发现其中有不少“瑕疵”或不合“时宜”之处,给我们的语言教学、给有关新规范的落实造成麻烦。为充分发挥《审音表》的积极作用,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建议对《审音表》重新进行一次全面修订。下面就将笔者发现的“瑕疵”或不合“时宜”之处罗列出来,供专家们修订时参考。
  
  一、文字不规范
  
  根据《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泊(一)bó”的例词“飘~”的“飘”应改为“漂”,“喝hè”的例词“~采”的“采”应改为“彩”,“藉jí”的例词“狼~(籍)”的“(籍)”应删去,“角(二)jué”的例词“~儿(脚色)”的“(脚色)”应改为“(角色)”,“脚(二)jué”的例词“~儿(也作‘角儿’,脚色)”的“脚色”同样应改为“(角色)”(不妨将“脚(二)jué~儿(也作‘角儿’,脚色)”整个儿删去,以保持“角色”“角儿”书写系统上的一致性)。
  还有几个词的词形也不合通例,只是《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尚未涉及。例如:“倒(一)dǎo”的例词“~板”的“~”通常写作“导”,“嚼(三)jiào倒~(倒噍)”中的“(倒噍)”删去为好——通常写作“倒嚼”,“剿(二)chāo”的例词“~袭”的“~”通常写作“抄”,“帖(一)tiē”的例词“伏伏~~”通常写作“服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蔓(一)màn(文)”的例词“不蔓不支”,无论从理据性、系统性还是通用性上说,“支”都应改为“枝”。“不蔓不枝”典出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枝,原为名词,枝条义,这里活用为动词,长出枝条、分出枝杈。)尽管“支”的原始用法相当于“枝”,指“枝条”(支,从又,持半竹;本指“竹枝”,泛指“枝条”),但在很古的时候,即已产生“枝”以取代“支”。今天,“枝”“支”用法分工明确,“枝条”义已不再写作“支”。考察当代人使用“不蔓不枝-不蔓不支”的实际,“不蔓不枝”无疑占绝对优势。现行辞书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普及本)》《汉语成语词典》《新华成语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等都只收“不蔓不枝”,不收“不蔓不支”。《辞源》立目“不蔓不枝”,只附注“枝”也作“支”。
  
  二、举例不恰当
  
  1.例词冷僻。应当着眼于普通话的常用词语,可是《审音表》中下列词语有的是现代基本不用的文言词语,有的属于方言词语,有的则专业性太强,因而为一般现代汉语工具书所不录:“阿(一)ā”的“~木林”,“蚌(一)bàng”的“~蛤”“差(一)chā”的“~等”(古汉语中“差等”的“差”读cī)、“坊(一)fāng”的“~巷”,“虹(一)hóng(文)”的“~彩”,“间(二)jiàn”的“~续”和“~阻”,“着(一)zháo”的“~家”。另外,笔者查阅多种工具书,只见“虹吸管”“虹吸现象”,而未见“虹吸”,怀疑“虹(一)hóng(文)”的“虹吸”不成词。
  2.用法不明。举出的例词应便于读者掌握运用,尤其是复音词中的一些多音多义词(同一词形,却有不同读法、不同含义或用法),应将不同的读音列举周全,将相应的含义或用法解说明白——这是特殊情况,与一般多音多义字中没有异读的读音和义项不必全部列出者不同。可是《审音表》“当(一)dāng”的例词举到“当年(指过去)”“当日(指过去)”“当天(指过去)”“当时(指过去)”,“(二)dàng”举到“当年(同一年)”“当日(同一时候)”“当天(同一天)”,惟独未举“当时(同一时候)”。这样,读者如果不查工具书或相关资料,就很容易把表示“同一时候”的“当时”的“当”也念成dāng。《审音表》在“片(一)piàn”和“片(二)piān(口语一部分词)”中都举到“~子”,但未加注解,人们容易以为“片子”只有“文”读和“语”读之分,其实不然。“片(piàn)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这样解释:“①扁平而薄的东西:瓦~∣纸~②名片:递给他一张~。”并且特地提醒“跟‘片(piān)子’的音、义都不同”。“片(piān)子”则是这样解释的:“①电影胶片;影片:这部~在长春国际电影节得了奖。②透视照相的底片:到医院拍张~查一查。③留声机的唱片:放些老~听听。”同样也提醒“跟‘片(piàn)子’的音、义都不同”。《审音表》给“应”列出了两种读音“yīng”和“yìng”。“应声”本也有两种读音,同时相应地有两种意义:“应(yīng)声”是“回答、答应”的意思,如“喊了半天,也没人~”;“应(yìng)声”是“随着声音”的意思,如“~而出”“一声巨响,大楼~坍塌”。可是《审音表》只在“应(二)yìng”中列出“~声”,且未加注释。人们很容易误解为两种意义的“应声”的“应”统读yìng。“血晕”本来也分属“血”的两种音。“血(xuè)晕”:“中医指产后因失血过多而昏厥的病症。”“血(xiě)晕”:“皮肤受伤后未破而出现的红紫色。”可是《审音表》将它只列在“血(二)xiě(语)”中,而且未加释义。
  3.归类错误。多音多义字的音义关系一般是对应的。《审音表》将“倾箱~箧”列入“倒(一)dǎo”中,导致“倾”乃至整个成语难以训释。“倾箱倒箧”一般的解释是“把箱子里的东西都倒(dào)出来”,“比喻尽其所有”。其中的“倒”与“倾”意思相同,都解为“反转或倾斜容器使里面的东西出来”。据义定音,“倾箱~箧”显然应列入“倒(二)dào”中。笔者查了几种颇有影响的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新华成语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成语大词典》《汉语成语词典》等,它们都注“倾箱倒箧”的“倒”读dào。
  《审音表》把“间距”列入“间(二)jiàn”中,同样是不合理的。“间距”是普通话里的常用词,义为“两者之间的距离”;其中的“间”是名词性语素,“中间”的意思,读音归入“间(一)jiān”中,不应有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