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新课程初中说明文作文教学设计

作者:郭根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写作教学是语文课程中的核心内容,“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那么,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呢?
  要切实提高初中写作教学的效率,一是要努力寻找有效的写作教学的教学策略,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提高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二是要将这些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贯穿于具体的各类文体、各项训练的教学设计之中,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下面请看根据上述观点及实践做出的“说明文”教学设计,以资交流。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介绍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文章。叶圣陶先生在《语文书简》中说:“我觉得说明文极重要,说一种机械,说一种操作方法,说一种原理,皆学生必须学会者。”确实,说明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因此,指导学生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说明文写作教学的目标是:(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写。(2)通过抓读写联系让学生初步掌握下定义、分类别、用数字、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积累写作素材
  
  同学们,读了《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你便会知道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是可以认识与征服的等方面的天文知识;当你走进繁华的大城市时,你最需要的也许是关于交通线路的说明;当你拥有一台新的电脑或一架新款照相机时,你最想知道的也许是它们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的“说明”;当你游览某处名胜古迹时,你也许最想知道这处名胜古迹的历史与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离不开“说明”,每一个人都需要“说明”。那么,在你熟悉的事物中,你最想告诉别人的事物是什么?这种事物有哪些特征呢?先回忆一下,然后请你按下列要求写下来:
  
  二、读写联系,领悟写法规律
  
  学生的写作素材有了,紧接着教师要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领悟写说明文的一般规律。
  1.启发学生回忆,梳理归纳。
  同学们,你们读过许多说明文,那么,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处呢?先回忆一下,然后按下列要求写下来。
  2.分组交流,相互启发。
  3.课堂讨论交流:要写好说明文,必须把握哪几点?
  4.教师归纳小结。
  说明文按表现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解释性说明文,如教科书简介,各种知识性文章;一类是文艺性说明文,如科学小品,介绍名胜古迹等文章。要写好说明文,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写。要把一个事物说明清楚,首先要了解这个事物,认识这个事物,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或深入的调查分析,准确把握其特点。
  第二,要选择恰当的表达顺序。凡涉及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以时间顺序有助于说明事物特征;凡涉及事物空间位置变化的,宜以空间顺序来写;凡须说明事理,揭示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的,一般按逻辑顺序组织材料。说明文的格式,基本上是按“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但也不能绝对化,可以“分—总”,也可以“总—分”。
  第三,说明文的语言要通俗易懂。说明文,一般情况下都应当运用平实、简明、准确的语言。当然,说明文语言也应该追求“靓”起来。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但必须记住:语言“靓”起来的基本要求是语言准确、简明、通俗,让人看懂、看明、喜欢;在此基础上做到生动活泼,让人觉得有情趣。
  第四,要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明白,说清楚,必须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分类比较、列数据、打比方等。
  
  三、示例引路,开拓写作思路
  
  1.示例引路,启发思考。
  教师先出示“文题”及两种写作思路,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你从同一“文题”的两种不同的写作构思中领悟到了什么?除了这两种写作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
  〔文题〕
  以“××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
  要求:(1)选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写;(2)阅读有关资料,详细了解事物的特点;(3)恰当运用说明方法,说明要通俗易懂。
  〔思路之一〕
  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如空气、土地、水果、文具、生活用品,等等,按自述式作文的一般思路去写,即通过自报家门,自述遭遇、“家”史、变化、愿望等,告诉读者有关知识。其一般思路或写作步骤如下:
  首先是自报家门,告诉读者是谁(是什么),归属及名称的判断或由来。
  接着介绍自己的家属或同类,一般采用分类说明和诠释说明,要求简洁明确。
  再接着是介绍“自己”的特征,包括形状、色彩、大小、本质特点及与众不同之处。
  然后,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或说明介绍功用价值;或介绍发展史及变化;或介绍生存利用的条件与方法;或介绍“自己”受到的遭遇与将形成的后果;或向人类提出“自己”的要求与愿望。
  最后,也要对自我介绍做总结,或点明自我介绍的动机。
  〔思路之二〕
  既然赋予事物生命与情感,那么可以通过对话交流,即物与物的对话,物与人的对话来说明要说明的内容;或者编写一个故事或寓言,来说明事物的有关知识。
  设想对话交流,首先要设想一个对话的情境,以期引起对话。接着,就这一情境或问题,两者(物与物,或物与人)根据各自的认识,结合各自的遭遇,说出自己的认识理解或感受,摆出自己的理由,诉说自己的愿望;或者展开争论,评价对方的发言,表明自己的态度。最后要说明对话的结果或对话产生的影响。但无论如何要记住:对话的中心要围绕写作动机,或扣住需要介绍的知识,真正做到“说明白了”。例如“垃圾和江水”的对话。首先描述朦胧月色中,沿岸临江的住户把各种垃圾倒进江中,引起了江水的不满,回忆垃圾污染江水前的美好情景;写垃圾的横行霸道,强词夺理。再接着,写江水的悲惨遭遇和忧愁伤心;写垃圾的一肚子苦水,垃圾的无奈。最后,两者争论不休,只得上环保局打官司。通过垃圾与江水的生动对话,描述了水源污染的形成及严重后果;通过垃圾无奈的诉苦,展示在环境综合治理中,将垃圾“化害为利”的可能性,深化文章的主题。
  2.自选题材,独立构思,完成作文初稿。
  教师可提供有关题目供学生自选,如:介绍一种家乡作物的种植,介绍一种工艺品的制作方法,等等。也可以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写一篇说明文。
  对在25分钟内完成作文初稿的同学授予“耕耘奖”。
  四、指导修改,完善作文
  1.提出修改要求,学生自改作文。
  在学生进行错别字和病句常规修改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照下列要求进行独立修改。
  (1)说明事物时是否选择了恰当的表达顺序?
  (2)说明的语言是否通俗易懂?
  (3)是否选择了恰当的说明方法?
  2.分四人小组互批互改。
  3.课堂交流。要求学生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4.对通过自己修改,作文有明显进步的同学授予“百花奖”。
  五、指导评赏,激发成就动机
  1.让被评为“百花奖”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师生进行多向对话式评赏。
  2.分四人小组自评自赏或互评互赏。
  3.对评赏得好的学生授予“浪花奖”。
  4.将班级优秀作文汇编成册,并在班内或校内传阅,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5.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作文向有关报刊投稿。
  〔评析〕
  以上作文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此,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说明文与生活的联系中认识日常生活离不开“说明”,每一个人都需要“说明”,从而激发学生学写说明文的兴趣。
  第二,引导学生从阅读中领悟写说明文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对写简单说明文提出的要求是“做到明白清楚”。在本教学设计中,为了让学生领悟写说明文的方法,一是启发学生回忆读过的说明文(课文或优秀作文),尝试归纳写作的方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感悟。二是让学生通过分组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资源。三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分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学生领悟写法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的过程。
  第三,注重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独立构思的能力。在本教学设计中,为了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先通过“示例”让学生领悟同一“文题”可以进行多角度构思,然后启发学生自选题材,独立构思,这种先扶后放的写作指导,是符合学生学习作文的认知规律的。
  江苏溧阳市教师进修学校 2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