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对考试大纲“作文发展等级”的反思
作者:马爱华
六年来,“发展等级”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值得反思。
首先,“发展等级”作为评分标准的最高标准在“考试大纲”中明确地提出来,导致了错误的应试方法。“发展等级”比“基础等级”高一个档次(高考试卷60分作文中一般含有10分发展等级分),颇具诱惑力。于是一些老师、专家为了指导考生“发展”,苦思冥想了许多“对策”。他们利用课堂、讲座、研讨会等场合或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抛售冲刺“发展等级”的不二法门。各种作文规则、技巧、秘诀铺天盖地而来,使学生迷失了作文的正道。作文成了套“公式”,这个不灵就尝试那个,一番乱套乱用之后,把仅有的一点作文兴趣、作文热情折腾光了。如此被功利所诱惑,爱上了花哨的形式,本该轻松愉快、真实自然的“习作”,就变成了“做作”。难怪许多学生喊:作文越写越难写,越学越不会写了!
本质上看,写文章是交流、交往的需要,好文章应该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把要表达的思想、要传递的信息用适当的方式写出来,就达到了作文的基本目的。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发展等级”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作文?与其为了这样的“发展”而揠苗,不如为了真正的发展而归真。
其次,“发展等级”作为“最好作文”的评判标准在“考试大纲”中提出来,也造成了作文观念上的误区。
一是为了“深刻”而丢了直白。就学生习作而言,坦率、真实的文章比“深刻”的文章更给人亲切感。作文作为表达和交流的一种形式,应该以诚待人,没有“深刻”硬要“深刻”,只能故作高深。让思想走向深刻,要有一个艰难的渐进的实践过程,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退一步说,没有深刻,不等于不能很好地交流、交往,“我手写我心”,为什么一定要“深刻”?“发展等级”关于“深刻”的评分标准,用成年人的所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要求学生,实在是不近情理。
二是为了“丰富”而不要简洁。简洁、简单在表情达意上比“丰富”来得清晰、快捷。清溪浅流,虽没有汪洋恣肆、汹涌澎湃之雄浑深远,但能给人清新明澈之感。青少年的本色应该是清新靓丽,而不是什么“意境深远”③。作文如做人,简简单单、明明白白,也是一种选择,而且是先于“丰富”的必要选择。
三是为了“有文采”而失去朴实。朴实、平实在文风上比“有文采”更重要。尽管文采飞扬往往和才华横溢联系在一起,但是,平凡世界本来就是朴实无华的,即使著作等身的优秀作家,也尽量洗尽铅华,超越文采,回归朴实。对中学生提倡“有文采”,很容易导致不好的文风。“情”为根,“言”为叶,根深则叶茂。刻意追求,往往适得其反。朴实为文和朴实为人一样,贵在真实自然。
四是为了“创新”而矫揉造作。创新固然重要,但一味地提倡,会误导学生为了新奇而离谱。近几年的高考中,许多考生为了达到“见解新颖”“构思新巧”“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④等评分标准,在作文的内容、形式、语言上一味地求新求奇求异,结果写出“四不像”的文章。新颖而有价值的创新活动,是思维发展的飞跃,很多时候是可遇不可求的。创新可以作为一些学生创作追求的目标,但不宜写进考试大纲来要求“每一位”学生。学生写作文,不能和作家创作混为一谈,用文学创作的一套“创新”理论要求学生作文不无害处。
目前,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文章热”。在名利的诱惑下出现了大量垃圾文章。这些文章装腔作势、媚俗违心、混淆视听、黑白不分,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损害了读者的视听,而且在沦丧着整个社会的道德精神。据说清朝人缪苍荪讲过:“吾闻文章有不当为者五:苟作一也,徇物二也,欺心三也,蛊俗四也,不可以示子孙五也。”(《敬斋泛说》)写文章,无论是为公或为私,文艺创作或应用文写作,首先得有一个严肃的态度,不可信笔敷衍。在一个文风很糟糕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引导广大学生细心地体察生活,体验真情,不断地充实精神,涵养性灵,应当提倡“立人”与“立言”并重,把本分做人和本色作文视为一体,“净洗铅华”,才能“无限清丽”。
①《中学语文教学》2000.8,P30,高伟毅《京城专家话高考》一文中转述张伟明先生的话。
②③④教育部考试中心《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P80、P81)
江苏华罗庚中学 2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