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方言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周爱荣




  方言因其封闭性、区域性、保守性的特点,历来是语文教学特别是普通话教学的一大障碍。但正是它的这些特点,使得许多古汉语现象得以保留下来,成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如果在教学中能正确使用这一资源,会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诸多便利。
  
  一、利用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有助于学习普通话。
  生活在方言区里的人,由于社会心理文化的积淀,日常生活交往一般是用方言来表达的,平时思维的语言也是由方言充当的。语文教学往往囿于书本,与生活联系不紧。学生在校学习普通话的材料只限于书本上的文章,对方言中的有些话语则不知怎样用普通话表达。反映在作文上就是心有其意,表达不出。假如方言与普通话的转换出现障碍,势必会影响普通话的普及推广。
  解决这一问题也不太难,只要我们不回避方言,向学生介绍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相当一部分方言与普通话的转换问题就可以解决,普通话的推广也可进一步深入下去。
  在我们兴化方言中有这条谚语:“东ɡànɡ日头西ɡànɡ雨,南ɡànɡ北ɡànɡ卖儿女。”还有,说某人生病身上发冷是“húm”在身上等等。这里的“ɡànɡ”“húm”为何物,许多人都知道,但就是不能用普通话来表达。可是若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普通话ɑn韵母的字在兴化方言中很多情况下发成“um”音,如岸(ūm)、官(ɡūm)、看(kūm)等等。可见这里的“húm”实为“hán(寒)”。“j、q、x”与“ɡ、k、h”在兴化方言中相转,如“间(jiān)”念“ɡān”,“敲(qiāo)”念“kāo”,“巷(xiànɡ)”念“hànɡ”。而“虹(hónɡ)”在单用时念“jiànɡ”,j与ɡ可以互转,兴化方言就可以说成“ɡànɡ”了。所以“ɡànɡ”实为“jiànɡ(虹)”。教学普通话,注意结合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的教学,这样方言中的一些疑难字音就可能在普通话中找到对应的字音,学生易学好懂,有规律可循,能举一反三,自在地将方言换成普通话。这无疑培养和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普通话的深入推广。
  
  二、利用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可以纠正因读音造成的错别字。
  现在,由于人们的知识水平普遍提高,再加上广播、电视等有声媒体的普及,在方言区中相当一部分字的发音已接近或与普通话一致。但是,这种语音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平衡性,有些字的读音在绝大部分用法中已与普通话一致,可个别用法仍保持方言读音。例如,在兴化方言中“敢”字在通常用法中都念ɡǎn,但在“不敢”这一词语中,局部地区仍将“敢”读成ɡǔm,出现特例读法。“管”字则一般为方言读法,念“ɡǔm”。学生不知这里的情况,作文中“不敢”一般都写成“不管”。你让他们订正,有人还振振有词,再错率较高。利用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向学生讲清这里的语音变化之后,学生口服心服,再错率几乎为零。同时他们还能主动运用规律去纠正类似的错误,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所提高。
  
  三、利用方言可以帮助学习形声字。
  在学习形声字时,由于语音的变化,有些字的声旁用普通话已经很难说清其表音功能。但在方言中往往还保留着一些古音。如果我们借助方言来学习形声字,学生会很形象、直观地看到其表音作用,感受语音的演变,无需讲授高深的音韵学理论,学生就可以领会并接受所授的内容。例如在以“工”为声旁的形声字中有这几个字:“江、豇、缸、虹”,它们的读音有念jiānɡ的,有念ɡānɡ的,相去较远。你很难说清声旁“工”的表音作用,或许等你讲明白时,学生早已糊涂了。但借助于方言来教学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我们可以出一组词:“江阴、豇豆、水缸”,以及谚语“东虹日头西虹雨,南虹北虹卖儿女”,让学生用方言来读,结果学生会发现,这里的“江、豇、缸、虹”的读音都相同,全读“ɡɑnɡ”。声旁“工”的表音功能很容易就被学生接受了。这时对形声字这一段只需稍稍点拨,说明有些字声旁的表音功能丧失,这是语音变化的缘故。对于那些现在即使借助方言也难看出其表音功能的形声字,学生也会理解。
  
  四、利用方言可以帮助理解一些古汉语特殊的语音现象。
  在教学古文特别是古典诗词中押韵问题时,往往会碰到一些“不押韵”的情况,如《山行》中韵脚“斜、家、花”,“斜”与另两个字不押韵,如果你只讲古代押韵现在不押了,学生不一定能接受,因为学生不知你是怎么知道古人的读音的。但借助方言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在兴化方言中,这几个字分别读为:qiá、ɡā、huā,押韵已不是问题了。
  在教学《愚公移山》《庄暴见孟子》等古文时,会碰到合音词的问题。如“投诸勃海之尾”,“诸”相当于“之于”;“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诸”等同于“之乎”。这里的“诸”即为合音词。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以为这是一种特殊的古汉语语音现象,作为特例加以死记硬背。其实合音词在方言中现在仍然存在,并且有多种表现形式。除了像上面这种“之于”“之乎”在书面上找同音词“诸”代替这种形式之外,还有在书面上将两个字合并起来组成新字,以及在书面上仍用原来的字表达,合音仅存于口语中等形式。如合音词“ ”“甭”等,就是由“只要”“不用”合并而组成的新字。在兴化方言中,“喜”读作“sǐ”,“欢”读作“hūm”,“喜欢”一词为合音词,读作“sǔm”,这种形式的合音词仅存于口语中,书面上仍用“喜欢”表达。在教学中,如果结合方言讲解诸如此类的特殊的古汉语语音现象,学生就再不会面对这些现象发愣,感到奇怪,同时,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也会深刻透彻得多,学习古文的那种枯燥味会少去许多。
  
  五、利用方言可以帮助理解一些古汉语词义。
  在教学古文时,一些词的含义可以借助方言语汇帮助理解。如《孔雀东南飞》中,“新妇”被许多人理解为“刚过门的、刚结婚的媳妇”,但刘兰芝被休时已不是刚结婚之人,却仍被称为“新妇”,这就不好理解了。兴化方言中,某人家的媳妇就被称为某人家的“新妇”,结婚时间长短不限,均可作此称呼。借助方言语汇不难理解:“新妇”即“媳妇”,与结婚时间无关。
  总之,只要我们善于把握,勤于发掘,方言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江苏兴化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22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