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发现“三”

作者:范金豹




  文言文教学也可以实践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传统文言文名篇,是适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极好文章。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学生听完课文录音带之后,自己又朗读了若干遍,我让学生仔细地默读后看能不能发现这篇课文内容结构上的一大特点。学生说了好几个特点,但是都不能统摄全文。我点拨说:“这篇课文内容结构上暗含了一个数字。”这一点,豁然开朗,学生异口同声答道:“三!”“那么就让我们来找一找,这篇课文究竟暗含了多少个‘三’。我们看看哪个小组发现的多。”我笑着说。学生又专心致志阅读,然后小组交流。接着是小组汇报。学生一个接一个说,最后找到了课文中的许多“三”:“三问”“三答”“三类比”“三赏”“三时”。我问:“还有没有?”学生继续“搜索”,又发现了新的目标,“三思”“三日”“三比美”。基本上差不多了。我叫学生将这些“三”排排队,理顺课文内容;罗列出“三”的具体内容,用一种方式加以呈现。最后学生一致认为用表格呈现较为简明。下面就是学生集体精心绘制的表格。
   接下去,我要求学生五个人一组,将课文内容做一个分角色表演,希望学生尽可能地将人物的形象、话语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然后要求学生根据黑板表格,展开背诵比赛活动。最终脱离提示,熟练背诵全文。
  作为这篇课文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分发准备好的“资料包”,资料内容包括:《谏逐客书》《谏太宗十思疏》《晏子春秋》中一些记载晏子劝谏齐王的短小文章等,让学生探究古人的劝谏术。要求学生自己搜求一下古今中外关于劝谏类文章,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分享。
  安徽芜湖县一中 2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