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语文教材:追寻时代性与典范性的平衡点
作者:黄 鹤 樊 环
选文是这次语文教材改革的核心部分,不同版本的教材在选文方面都有大刀阔斧的改动,加大文学作品的分量。以人教版实验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为例,阅读部分的文章总共24篇,其中有12篇就是新收进的中外散文和古文,在整套教材的选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占60%以上。广东版实验教材也以文学性强为特色,1-5册共有诗歌单元3个,小说单元2个,戏曲单元1个,散文单元1个,传记1个。这些文学作品入选标准是典范性,其中绝大部分是大家名篇,这必将有利于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但我们不能忽略语文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任务——科学言语能力的培养。实验教材较之以往教材,以科学言语为主要特征的说明性文章和议论性文章被大量删减,选文内容也无法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在我们流连于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时,是否也该关注一下被冷落在角落里的科学言语?在我们响亮提出典范性的选文标准后,是否该冷静思考一下说明性文章的选文标准是什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知识已经越来越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概念明确,意义精当,表述准确的科学言语能力已成为现代人越来越重要的素质。学生对科技新事物充满兴趣,乐于接受,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特征两方面都要求语文教材应重视科技说明文,应在说明文中突出时代性,在课程资源开发上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促进学生科学言语能力的发展。各个版本的实验教材在这方面均有所体现,如人教版高中实验教材第二册《神奇的激光》能紧扣时代脉搏,培养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精神。但总观各个版本的教材,这样的文章凤毛麟角,只是夹杂在一系列呆板老套“经典”文章中的点缀品,更多的说明文“拉长了脸”摆一副学院的老学究架势,没有很好地体现时代特征。
选文的内容不仅应呈现出最新科研的动态,更应反映一种与时俱进的理念,起到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更新观念的作用。我们的教材不能停留于介绍一座桥的长度、宽度、构造;猫的种类、生活习性;天上有牵牛星和织女星这一类知识,而应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广袤的太空和奇异的微观世界,让学生对科技前沿保持关注。信息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知识更新速度快,所以教材呈现的知识更不能滞后,不能沿用上世纪80年代就使用的科技说明文,即使它是文质兼美的文章也不能例外。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沿用了几十年,曾经作为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的靶子,现在仍出现在实验教材中,难免让人产生抵触和厌烦心理。
综观整个教材入选的说明文篇目,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个现象:非名家名篇不选,一味地追求典范性,将说明文与文学作品的选文标准同一。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教材的出发点是有利于学生的学,它必须具有可接受性,而我们教材中的说明文绝大多数是出自科学家之手,是从成人的角度以专业术语介绍事物和阐述事理,语言逻辑性强而缺少稚嫩的童趣。面对这样的文章,学生首先缺少学习兴趣,往往带着一种对科学家景仰的心情来被动接受知识,很难在阅读文本时获得喜悦体验。所以我们在编选课文之前必须对学生年龄特征和能力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到深入浅出。每一篇选文的内容都应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篇文章的语言都应鲜活有趣,只有做到这样,科学言语能力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语文教学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日本教材在这一方面就特别值得我们借鉴。《光村图书·小学国语》说明性阅读文章在整本教材中占据半壁江山,以平白、浅显的描述性口吻来描述事物、事件,夹叙夹议,内容涉及自然、社会、文化、环境、科学等多方面,其中有表现动物世界的奇妙、生命的伟大、自然界的奥妙。这些文章最大的特点是“立足点高,落脚点低”,选文内容揽括四个具有鲜明时代感的主题:“人权”“和平”“环境”“国际理解”,并非从成人的角度用空洞说教的方式来呈现这些极为深奥和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的事物来吸引读者,让学生在一种特别亲切的氛围中既习得语言知识、技能,又在思维、视野、观察力等方面都得到启迪与发展。
语文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依托,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沃土。社会在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那么对培养学生起重要作用的教材也应该不断改进。语文教材应在培养学生交际言语能力的基础上发扬经典文学传统与培养现代科学意识,促进学生科学言语能力与艺术言语能力的发展。选文时要追寻时代性与经典性的平衡点,不能把科技文章也贴上典范性的标签,因为只有具有鲜明时代性的科技文章,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其科学言语能力的发展。
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 33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