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应对高考作文的关键词

作者:张秋达




  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以及在“表达与交流”方面的表述和阐释蕴含了“思辨”“文化”“创新”的含义。这三个词可以看做是高考作文的关键词,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解读。
  所谓思辨,其本质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其形式包括主次、表里、因果、前后、时空、总分、一般特殊、或然必然。将其表现在作文中,就会强化理性的力量,闪耀哲理的光芒。
  所谓文化,特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超越了具体物质,也不局限于个人的精神,而是一种眼光、一种胸怀、一种观念。作文就是观照,即用文化的眼光、文化的胸怀去解读自然、社会、人生、自我,使作文散发出文化的芬芳。
  然而,思辨与文化两者在文章中常常是相互联系与融合的。需要在辩证中体现出文化,使作文既具哲理的眼光,又具有文化视野;需要在辨析中体现出文化,使作文既是逻辑推理的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需要在辩论中体现出文化,使作文既有论辩的气势,又有丰富的文化色彩。因此,有专家将话题作文称之为“文化思辨作文”,并将其分为四类:①文化底蕴作文——根据作文主旨,按照一定线索或顺序,选取较多的历史文化名人的言论或事迹来作文,显示作者的文化积淀;②文化哲理作文——写的是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人物,故事情节也不复杂,但在平淡和质朴中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③文化审视作文——运用文化的眼光对经典著作、传统事物、历史人物作出一种比较理性的审视,可以是对观照的客体进行评判,也可以是对其发表与传统看法一致却又包含个人认识的见解,或发表与传统不相一致的个人独特见解。④文化批评作文——用文化的眼光看待社会,辨别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表达作者的爱与憎、褒与贬。
  那么,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考生该如何培养作文的思辨性、文化性呢?
  一是学会哲学地思考。恩格斯曾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也曾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因此,运用哲学这一理论武器来指导写作,是必由之路。应着重把握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明确五个基本范畴(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有了哲学的底子,才可能有科学全面的思维方法,才可能在作文中具有思辨的内核。
  二是用足用好课本与读本。由于目前的高考与课本、读本分离,使不少师生对教材、读本采取了漠视的态度、功利主义的做法,将大量时间放到做所谓模拟题、仿真题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的短视行为,祸害无穷(尤其有害于作文)。其实,课本、读本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它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有孔子、庄子“自古圣贤皆寂寞”的情怀,有屈原、司马迁“天地苍茫一根骨”的浩气,有柳永、李清照“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有李密的真挚情感、欧·亨利人性之美、鲁迅对“国民性”的反思,等等。通过回归课本、读本,不断借鉴和吸纳,积极感悟,提高品位,最终达到丰富底蕴的目标。因此,课本、读本应该成为吸收人文精神的一大源流。当然,还可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从而实现多渠道、主体化的效果。
  三是在作文训练中作相应的落实。魏书生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魏老师要学生针对考试失败这件事写一篇题目为《从七个角度看失败》的文章,要求将考试失败这件事看做一口井的盖子,文章要分七段,每段换一个角度观察这口井的盖子。
  站在井底看:啊呀,不得了,一片黑暗,不见天日,前途无光,没有出路呀。对不对?对!为什么?因为你站的人生观察位置低,眼界自然狭窄,一口井的井盖当然遮住了你的全部视线。
  站在井沿看:你会觉得豁然开朗。井盖倒是不小,但世间还有那么多事等着你去做;这个井盖的事没有做好,快去做别的事吧。
  站在山麓看:井盖自然很小。
  站在山峰去看:那就更需要费力才能看到小小的井盖。这时,你就会感到人生要做的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事还有很多很多,自己实不该为小小的失误支付太多的精力和感情。
  站在云端里看这件事:引导学生产生一种端坐云端、俯瞰人间的胸怀和气度,从而感到个人得失微不足道;然后,把主要精力用于劳动、创造,用于做有益于人类的、实实在在的事情。
  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只是一个淡蓝色的大球,那口井的盖子,无论如何也见不到了,因而内心烦恼的云雾便很容易散开。
  站在金星上看一看:我们生存的地球只不过是一颗和启明星差不多大小的小星星。地球这么渺小,人生这么短暂,别再斤斤计较个人的蝇头小利了,别再为一点小小的失误苦恼了,赶快将这渺小而短暂的人生投之于给自己也给大多数人带来快乐的事业吧!
  如此思维方式,不是让人眼界豁然开朗、心灵顿悟吗?不是能引导学生的思维从肤浅、狭隘走向深入、广阔吗?
  其实,上述所及的思辨、文化已经蕴含了创新这一命题。为鼓励考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去年全国卷作文评分标准已将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的分值由原来的50:10调整为40:20,同时“发展等级”重心落在“有文采”“有创意”这两个考核点,以期通过分数杠杆,为有文化积淀、写作才能和个性创意的考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但在具体备考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不能将创新片面地理解为形式上的“另类”。这些年来,由于受新概念作文的影响和不少学生对“创新”的误读,片面追求“另类”,导致《吴诚信就诊报告》一出现,带来大批就诊单出现;《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一出现,便有满地“老鼠”乱跑。其实,形式创新仅是创新的一部分,而非创新全部的内涵。不考虑文章主旨,借形式创新来掩盖内容的贫乏,只能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其次,倡导创新,并非是个性极度的张扬。写作强调个性的张扬、自由的表达。但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节制,做到自由而适度,张扬而不放任。既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又有开放的胸怀,接纳他人意见;不搞中庸之道,也不走向绝对化。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始终要以辩证法贯彻始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显示出当代中学生应有的风范。
  再次,有创意的表达应追求多样化。可以从立意上展示创意,或辩证剖析,或独辟蹊径,或见解深刻,或发人深省;可以从结构上展示创意,或分章分节,或分列镜头,或采用“蒙太奇”手法等;可以从题材角度展示创意,或借历史人物,或借名著名作,或借身边人物,或借景物动物等;可以从体裁样式来展示创意,或寓言、或戏剧、或日记、或访谈、或小小说等;可以从语言样式来展示创意,或朴实平凡,或典雅工整,或文白相间,或思辨,或动情。
  但是,要真正做到有创意的表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平时养成个性阅读的习惯。建议在有限的时间选读新课标“附录”中相关内容,或许能起到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功效。
  浙江嵊州二中 3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