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阅尽人世话考级

作者:于建山




  如今,大中城市里许多父母都热烈欢迎中小学生的作文考级,积极支持自己的子女参加这个考级,即使这个考级社会质疑、官方反对,也是如此(见《社会质疑官方反对挡不住家长的欢迎》,载2000年12月6日《中国青年报》),因为“级”文化心理早已在国人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在做父母的看来,如果孩子在哪个方面考了个什么“级”,就特光荣,就似乎光宗耀祖了。
  然而,作文真的可以考级吗?作文考级的意义真的很大吗?
  首先,汉语是我们汉民族的母语,源远流长。学生一出生就生活在汉民族文化大背景下,生活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中,耳濡目染,口说心想,皆为汉语。他们的日常用语就是口头作文,在校时,老师耳提面命,学生将其所见所闻所想行诸笔端就是书面作文。学生在母语作文中,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充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精确说明事物特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文从字顺即可,就是一篇很合格的母语作文,而这些,大多数中小学生经过几年的写作教育与实践均能做到。至于艺术地表达,做到有文采,谋篇布局有创意,思想深刻,观点新颖等等,就是作家创作了,这些也决非大多数中小学生力所能及,如果那样,考级就变成了竞赛,而这不符合基础教育理念。
  其次,作文考级也不符合教育部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例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2002年4月版)中关于写作的纲要是:“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作文考级,命题人无疑会出题目来考,不会让考生自由作文,也不见得大多数考生对考题有兴趣,这怎么能充分体现考生的真实水平呢?母语作文水平的提高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写作又是个“双重转化”的过程,非一日一时之功,如果学生一味地去参加考级,急功近利,急于事功,势必影响写作水平的提高,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这与教学目的可谓“南辕北辙”了。如果考级组织者能从如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个人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上下工夫,我个人认为这是抓住作文问题的关键了。我们全体中小学语文教师热忱盼望有关专家、学者给我们支招呢。
  再次,作文考级操作起来很难。现在,你随便翻开一本优秀学生作文选,也包括当年度全国各地高考优秀作文选,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现在的学生作文比原来我们同年龄时的作文好多了,体现出了一种全新的作文理念,原先的各种文体的作文程式也打破了,呈现出了这样的趋势:大肆张扬个性,充分施展才华,不断追求创意。因此我们在评判这种作文时,很难定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标准。就连高考作文评分也只是定了个粗线条的东西做参考。说到这,我不禁又一次翻开了案头上的《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集,这集中,有湖北、陕西、贵州、湖南、河南、浙江等省的高考满分作文,就其形式而言,诗歌、散文、故事、小说、寓言;就其内容而言,历史人物故事新编,熟语翻新,小说人物故事新编,个人感性,民族感情的阐述;就其语言而言,追求全新的优美语言,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整个文集,英气逼人。试问:这些锦绣文章,个性鲜明,“千文千面”,是怎么脱颖而出的?是用考级的方式进行量化而来的?只能是粗线条,宏观把握,舍弃量化的具体性,博取“质化”的内在性(个性+才华+创意)。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你给王昭君打了多少分,给西施、赵飞燕、杨玉环各打了多少分,能量化分等级吗?现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从略,让各省市根据本省市的实际情况定出标准,这就是一个创举,一个方向,就是尊重个性,鼓励创新,让更多的优秀者出类拔萃。这可是一个信号啊!
  而英语考级可不同,级别高,对考生来说的要求也高,从单词量、语法、惯用短语的数量、阅读速度、理解难易度、作文难易读等都有要求,非母语可以量话,用分数去逐项衡量。实践证明考级量化行得通,选拔了一大批外语人才。而母语作文考级完全是两码事。
  作文考级,可以休矣!
  江西星子中学 33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