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替林黛玉写一则进贾府日记

作者:赵克明




  上《林黛玉进贾府》之前,我正指导学生进行日记体作文训练。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普遍反映日记自然、亲切、自由、灵活,既便于抒发真情实感,又可以运用多种表达方法,用日记体作文容易展示自我的个性风采。大家在两次作文练习中还打破了“自我生活实录”“记流水账”的固有模式,调动了写作的机智和灵性,从生活中选取多种多样的“代言人”,假他人之名,借别人之口,来抒写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意愿,或以同龄人的口吻写日记,或以长辈亲人的口吻写日记,或以中外历史人物的口吻写日记,或以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口吻写日记,或以动物植物的口吻写日记,或以跨越时空的视角写日记……真可谓百花齐放。
  何不让同学们替林黛玉写一则进贾府日记呢?我征求学生意见,大家一致赞成,有的同学还情绪激昂地举起了双手。
  既然要写林黛玉进贾府日记,那就要随林黛玉去体验一次进贾府。未等我提出要求,同学们已凝神静读课文。课堂很静,可是从学生的眼眸里我看出他们内心的不平静,我知道他们进入了感知课文的最佳状态。
  既然要替林黛玉写日记,那就要转换角色。在全班学生都通读完课文之后,我提问道:如果你是林黛玉,你第一次进贾府目睹耳闻了些什么呢?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你的内心有怎样的感受呢?由于阅读到位,真正独立地深入到了文本之中,同学们发言十分踊跃,有的同学俨然就成了林黛玉。
  准备已基本就绪,我宣布动笔写日记,并要求不必面面俱到、巨细必录,突出印象、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即可。其实未等我发令,同学们个个都跃跃欲试了。
  交流是在第二节课进行的,气氛也显得非常热烈,一个个“林黛玉”从文本中真真切切地走出来,赢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不妨举出几例(日记大意)——
  母亲在世时常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日一见,果不其然。外祖母家宁、荣二府都是奉皇帝之命“敕造”的,外观气派,内室堂皇。家中仆妇穿着已非寻常,而况主人呢?今天,见到了慈祥如佛的外祖母,见到了风姿绰约的众姐妹,见到了体格风骚、行为放诞的琏嫂子,见到了人称“惫懒人物”但却俊美无双的宝哥哥。尽管人们对我盛情相待,可是此种境地又怎能消除我寄人篱下之愁呢?唉,我得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可多说一句话,不能多行一步路,千万别被人耻笑啊!(曹玉菲)
  虽然对外祖母家上下情况早有耳闻,但是今天前来还是格外新奇。尤其是被外祖母称为“凤辣子”、学名王熙凤的琏嫂子,更让我感到惊讶。在贾府威严的“老祖宗”面前,一个个都敛声屏气、恭肃严整,惟有她却放诞无礼。听她高声说笑着前来,看她彩绣辉煌、恍若仙妃的打扮,见她与外祖母、二舅母随机而得体的答话,自知这位嫂子一定非同寻常。从外祖母的表情看,琏嫂子也深得她老人家喜欢。看来以后在贾府,还得对她格外多一个心眼呢。(周艳)
  今天奉父命投奔外祖母家遇着一桩奇怪事:一见表兄宝玉怎么如此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一般。在家时就曾听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二舅母也提醒说这位表兄是一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我寻思道:这个宝玉,不知是个什么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谁知一见面,却是个英俊风流的公子!更奇怪的是,我见他眼熟,他居然也说曾见过我。莫非我俩前世有缘?这位宝哥哥也真够顽劣的,只因我说了句“没有玉”,他便闹了一场摔玉风波,要不是外祖母好言哄劝,他真的要把玉摔碎——那是他的命根子,摔碎还了得?唉,宝哥哥,你啊,你啊……(裴阳)
  教学的最后一步是评说。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替林黛玉写日记的体会,评价交流的日记,话题涉及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的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课文的整体意义,等等。通过这一整合,同学们对课文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完成了解读课文的全程。
  这次教学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全在于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相机进行迁移和诱导。关注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便会有最佳的教学创意,这是我从中得到的启示。
  
  安徽霍邱县第一中学 23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