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课例一:品味文化 感受魅力

作者:周海燕




  (多媒体播放古筝曲《渔舟唱晚》)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可以长长地吁一口气。让我们伴着悠悠的古筝乐曲,一起走进古典文学的园地,走进唐诗宋词营造的艺术氛围,一定会感到是一种至美的精神享受。
  (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品味诗歌精美的语言。)
  师: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诗人“杜牧”,小学时还读过他的诗,是哪一首?
  生:《山行》。(齐背诵)
  师:杜牧写景抒情的小诗,写得清丽生动。他还有不少借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艺术成就也非常高。今天我们学习的《泊秦淮》就是其中的名篇。请大家先听一遍名家朗读,注意听清语气、节奏。(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读)
  师: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杜牧,请一位同学朗读杜牧简介。(点击鼠标出示简介文字)
  生:(读)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工诗赋及古文,以诗的成就为最高。七绝尤为有名,画面优美,语言精练,情思含蓄,使人玩味不尽。世称“小杜”。著有《樊川文集》二十卷。
  师:请大家把这首诗齐读一遍。要注意朗读的基本要求:一读准字音,二把握节奏,三突出重音,四读出感情。开始。
  师:第一点读准字音同学们都做到了。再来看第二点把握节奏,七言诗怎么划分音节?
  生:二二三或二二二一。
  师:正确。第三点突出重音,这首诗哪些字需要重读?可以读出声来体会。
  生:(七嘴八舌后达成一致)笼、近、不知、犹。
  师:第一句中的两个“笼”字有什么表现效果?
  生:给人一种朦胧、迷茫、空幻、冷漠的感受。
  师:说得太好了!第四点读出感情,应该根据诗歌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降升调。比如“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尤其以“恨”为甚。商女不知亡国恨!(全身心投入地朗读,伴之以手势。生反复读,其间师多次示范)
  师:很好。有时某个字的读音要有所拖延,比如“隔江犹唱《后庭花》”,“唱”字应该略为延缓,造成一种回味感,“后庭花”要一字一顿。(师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生齐读)
  师:读得很投入。再请问“《后庭花》”怎么解释?
  生:(读)乐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史载南朝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嫔妃们寻欢作乐,终至亡国。故后世以此曲为亡国之音。
  师:最后两句作者是斥责歌女吗?
  (生回答,大意是:字面上是批评商女,其实意蕴非常丰富。(1)感叹南朝灭亡,斥责陈后主君臣因轻浮萎靡而招致灭亡;(2)揭露座中那些欣赏亡国之音的达官显贵,谴责他们沉湎于声色,腐化堕落;(3)让人们从亡国故事联想到即将重蹈覆辙的晚唐王朝的命运。“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像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
  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师:对。读的时候好比你就是杜牧,是一个比较清醒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对国事忧心忡忡。给你们一分钟时间自由朗读并背诵,看谁读得好背得好。
  (生大声朗读,气氛热烈)
  师:时间到。让我们来举行一个朗读竞赛。(几名学生不看书朗诵,决出最佳者,报以热烈掌声)
  师:同学们读得相当不错,已经完全进入角色,理解了诗人的感情。想不想再听一遍名家朗读?
  生:想!(重播名家朗读)
  师:金陵是六朝的所谓“金粉”之地,秦淮河又是富豪权贵寻欢作乐的场所。声色歌舞,纸醉金迷,六朝代代如此。到了晚唐,情况依旧。所以,当诗人船泊秦淮之时,触景生情,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发人深省的著名诗篇。《泊秦淮》这首诗,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堪称“绝唱”。而诗歌园地中的一支奇葩——词,同样也可以达到极高的艺术成就。例如李煜的这首《虞美人》。(多媒体出示《虞美人》)
  师:李后主的这首词可以说是“血泪之歌”,国家不幸诗家幸,李煜亡国后的深哀剧痛使他成了“词中之帝”。这首词后来又被谱上曲子,传唱极广。哪位同学会唱?请上来唱。
  (一女生走上讲台手持麦克风演唱,掌声起)
  师:同学们已经沉浸在李后主的亡国痛中了。下面让我们放松一下心情,去品味另一类词的清新明快的风格。让我们到这样一个迷人的地方:那儿有亭台、小溪、夕阳,有湛蓝的湖水、洁白的鸥鹭,有娇艳的藕花、碧绿的荷叶,荷花深处还有一群微醉的少年嬉闹着,划着小船……这就是李清照的《如梦令》。请同学介绍一下李清照。(多媒体播放画面并配以乐曲《彩云追月》)
  生: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济南人,著名女词人,著有《漱玉词》。
  师:很好。我再作些补充,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多媒体出示介绍的文字)
  生:(读)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文章受到苏轼赏识。丈夫赵明诚为著名金石考据家。她的词以北宋灭亡为界,可分前后两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感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这首词是她的早期作品。
  师:读得很流畅。请同学们齐读《如梦令》。(生齐读)
  师:读得不错。但最后两句感情还不够,你们说说看,哪几个字用得好,需要重读?
  生:争、惊。
  师:我也这样认为。那么“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生:写出了奋力划船的心情。
  师:很好。那么为什么又要重复呢?
  生:按词调,需要重复。
  师:完全正确。如李清照的另一首《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也重复了。那么“惊”字又为何重读?
  生:因为打破了“藕花深处”的寂静。
  师:你的语感很好。请两大组分别朗读,看看哪一组读得好。(两大组先后读,有竞赛的意味)
  师:读得都很有激情,实在难分伯仲。词中描写的情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生:反映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事物的高雅生活情趣。
  师:说得多好啊!这首小令通过饮酒迟归,惊起鸥鹭的叙写,表现了女词人自由自在的闺阁生活情景和潇洒风雅的情趣。词中有生机勃勃的画面:彩亭、红荷、白鹭、银鸥在缤纷的晚霞中交相辉映,动静交织,情景交融,有形有声。课前我已经布置过预习,要求你们根据原文,想像描写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番。(附注:要求预习时将这个小令改写成散文)同学们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选出最好的。
  (生交流后,选出最佳者发言,配以《彩云追月》)
  生:夏天到了,枝头鸣蝉唤起我一次又一次的回忆。溪亭那边是幽静的,夕阳斜照着眼前的一切。在这里畅饮一番是何等的惬意,可醉得连回家的路也摸不清了。撑着船回家,有芳香扑鼻,使我清醒了许多,细细品味,乃荷花也。一簇簇荷叶触摸着我的脸庞,原来船儿划入了荷塘深处。看看天色已晚,不得不快点儿回家了。嗨,还是走吧!赶紧划出去,赶紧划出去!船桨击水的声音惊飞了满滩歇息的水鸟。……出了荷塘再回头望望,夕阳、溪亭、荷花、沙鸥、白鹭,好一幅“夏郊夕照图”啊!(掌声起)
  师:说得太美了,真是“少女情怀总是诗”!好,欣赏了李清照的《如梦令》,让我们再读一首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看看豪放派词人与婉约派词人有没有风格相近的地方。请同学们朗读一遍。(字幕出示,生齐读后分辨:他们都感情真挚,描写生动,通俗晓畅,清新自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徜徉在诗乡词国中,品味了晚唐诗人杜牧那首含蓄而感伤的绝句,宋代才女李清照早期清新活泼的小令;又扩展了一下,欣赏了李后主的《虞美人》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读唐诗宋词,实在是一种至美的精神享受。希望同学们课后阅读更多的古代经典作品。最后,大家把课文背诵一遍。(生齐背)
  师:背诵得很好。今天的作业:从这两首诗中任选一首,写一篇欣赏、分析的文字。
  
  江苏泰州中学附属初中 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