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墨池水暖”永相随

作者:顾黄初




  章熊先生是我的同行知己,为人为学,都堪为吾师。
  1981年春,在杭州“西湖笔会”,与先生初识;第二年,又在苏州“叶圣陶语文教育理论讨论会”再度相逢,志趣相投,便成知交。近年来,彼此年事已高,健康状况都不太好,思念之情真的是与日俱憎。每当面对我国语文教育在争鸣中求共识、在探索中求创新的现实,脑海里总要浮现出先生指夹香烟、双目炯炯、额头发亮地在烟雾中深沉思索的神态,心底不免升腾起不尽的思绪。
  在当代语文教育史上,谈到语文水平的测试,章熊应是众多专家中的首席。这不单是因为他的专著《中国当代阅读与写作测试》一书,洋洋35万言,在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之后,立即成为语文测试研究者们的必读书;而且还因为自全国实行统考之后,国家考试中心在组织高考语文试卷命题组时特聘章熊担任组长,一连10多年,这足以说明他在语文测试研究方面的精深造诣。
  先生在高考语文测试方面的贡献,我以为是一句话和三项措施。一句话:选拔性考试,旨在淘汰大多数;日常教学都必须面向大多数,甚至是应该面向学生的全体。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考试和教学的关系。三项措施:一是开创了“现代文阅读测试”的新题型;二是作文命题日渐向生活化、实用化靠拢,情境式的、话题式的,使命题出现了新面貌;三是把“高考作文评分误差控制”这一世界性难题,作为专题进行研究,历时5年,组织北京、河北、江西等地100多位专家进行实地调查、科学分析,经过西安会议结题评审,通过了研究的各项课题,最终完成了《高考作文能力要求及评分参照量表》这一权威著作,为以后的历届语文高考试卷在作文评分误差控制方面提供了接近科学的依据。
  谈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语文教材建设,也不能不提到章熊先生。在语文教材的学科审查委员中,既有国内知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如于漪、钱梦龙、欧阳代娜、徐振维,也有在高等学校从事文史研究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专家,如冯钟芸、张鸿荟,还有在语文教材编制实践和语文教研工作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著名学者,如刘国正、潘仲茗、申士昌等等。但每次审查会议,大家都要让章熊首先发言,听听他的高见。我个人认为,原因是先生具有极高的智商和综合素质。他有扎实的语文功底,除汉语以外,还熟谙英语;有扎实的哲学功底,事事处处都善于进行哲学思考;有扎实的语文教材编制理论基础,同时又在语文分编教材编制方面有鲜活的实践经验;扎实的口语表达基础,每有所论,往往流畅中显深刻,精警中不乏幽默。所以在审查会上总要听到这样的话:“老熊,你来讲一讲?”先生受圣陶老人的教益甚多,甚至连写字一笔一画都不肯马虎,连一个标点都不错不漏。每到给某套教材写审查结论的时候,总要听到这样的话:“老熊,你来写一写?”在中学语文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十来名审查委员中,除了正、副组长外,章熊自然成了核心人物。
  据说,当今有些新锐们把语文教育研究分成两大流派,一是“语言派”,一是“文学派”。且不说这种门派的划分是否符合实际,但我要说,章熊是地地道道的“语言派”。章熊这个“语言派”,是把“学习语言”如实地说成“学习语言运用”的第一人;是把语言训练与科学思维训练统一起来的第一人;是把“学习语言运用”和“提高文学素养”结合起来,在北大附中开设文学讲座的第一人;是把“学习语言运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北大附中开展语言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人;是根据圣陶老人的嘱咐,在研究应用语言学的基础上写成《汉语表达》一书,突破以往语法、修辞、逻辑三者彼此分割、孤立地进行知识学习的陈套,以“简明•连贯•得体”为目标,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而倾注全力的第一人。至今他还在孜孜以求地研究中学生言语技能与他们实际作文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问题。而且他的研究不仅具有科学的精神,还注重实证的方法,绝非一般单凭思辨的议论可比。
  前年,章熊先生曾以墨宝“墨池水暖”四字相赠,并附文说:“这四字,在我,是闲居心情的流露;在你,是治学精神的写照。让这四个字再把咱们连接到一起吧。”这里分明是鼓励和鞭策我在晚年仍然要像他那样,老骥伏枥自奋蹄,为自己酷爱的语文教育事业继续效力。
  祝愿先生体健志坚,永为学界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