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张志公先生与中语会的创建

作者:陈金明




  全国中语会于1979年12月25日在上海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25年的历程。时下,各地会员正在深入学习与实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开展理论研究和教改实践,为培养现代新型人才而努力工作,以新的业绩作为献给建会25周年的一份礼物。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不时地想到我们敬爱的老副理事长、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特别是在筹建中语会过程中先给人留下的印象,可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加深。
  1978年11月底,由东北师大附中主办的语文教学研讨会在长春召开,这是十年动乱之后在全国较有影响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会上与会代表倡议成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受与会同仁的重托,我同章熊、张鸿苓同志从长春回到北京后,立即投入了筹建中语会的各项工作。章熊负责起草的倡议书,经教育部党组讨论已经通过,并责成董纯才副部长过问此事。董老及时将党组的意见转达给北京师范大学有关领导,并建议让张鸿苓等北京赴会的发起人尽快拿出章程来。张鸿苓同志把教育部党组的这一决定及时告诉了我。为此,在一个寒风刺骨的日子里,我们走进了志公先生的家门。这是位于沙滩后街右角的一所普通院子,先生住的是几间老北房。屋里生的是煤火炉,膛里冒出的火苗挺旺,我们进屋后顿时感到暖烘烘的。我们刚刚坐下来,先生便谈起了成立研究会的事。他说:“章熊几天前已同我谈过了,广大教师有积极性,上面也很重视,上下通了气儿,事情就好办多了。不过,好事情要办得好,也不是那么容易。看看你们怎么想的?”我说,按照董老的要求,秘书处设在北京师范学院(现名首都师范大学),校党委已经表了态,这事就算定下来了。现在有两件事请您帮助出出主意,一是想在北京开个筹委会,这会怎么个开法?二是想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出任理事长,您看哪一位合适?这时先生坐在木椅上喝了一口茶,稍思片刻,然后用商量的语气对我们说:是否明年年初在北京开个筹备会,请主要发起单位派人出席,研究一下会章、人选,还有学术讨论议题、时间、地点,凡是与有关成立大会有关的事情都要在筹备会上定下来。会长由吕先生担任为好,这事由我同吕老谈。你们说呢?先生思考问题敏锐,说话平易谦和。一席话,就把我脑中多日的疑团化解了。当时,我还在筹办《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于是,借这次访谈又向先生提了几个这方面的问题,先生结合“文革”前主编《语文学习》杂志的经验,为我们出了很多好的主意,其中对我教育最深的是要“处处为第一线老师着想”。离开先生的家门,在返校的路上我反复思忖着这句话,这岂不正是我们创建中语会的宗旨吗?
  1979年12月25日,中语会在上海市少年宫召开了成立大会。开幕式上,志公先生代叶圣陶先生宣读给大会的书面致词,题目是《探讨语文教学问题要重视调查研究》。先生语速稍缓,但语气轻重分明,当读到“这个会叫作研究会。顾名思义,就是要对语文教学做些研究”“要研究首先就得调查。我希望咱们多做些实况调查”“这些调查要做得切实。好,不好,都要举出实例”时,会场里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按照年会的日程安排,先生于27日上午为大会做学术报告,题目是《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几个问题》。围绕这一题目他讲了这样一些内容:一、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二、关于知识和技能,三、关于理论和实践,四、关于智力发展与学习成绩。先生的这篇学术报告,从历史到现状,从理论到实践,从原则到方法,从教材到教法,处处闪耀着辩证思想的光辉,可以说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研究的总纲。三年前,语文教学曾引起了各种媒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许多人对近些年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批评。平心而论,近二十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确取得了很多成绩,可是教改发展很不平衡,不普遍,问题还很多,各项改革还需要深化。而“要进一步改进,当然不能仅仅回顾过去,很重要的是要立足于现在——立足于现在的实际,包括我们经济发展的实际,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教材水平的实际,教师水平的实际,学生水平的实际,等等。脱离了这些实际,或者对这些实际的认识很模糊,就不可能得出切实有效的改进办法”。先生在首届年会上讲的这番话,虽然时隔25年之久,但对于我们正确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的种种问题,仍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
  中语会成立大会于31日圆满结束。在这次会上吕先生当选为理事长、志公先生为副理事长。1980年1月2日下午,我陪同吕叔湘、张志公、蒋仲仁、张寿康等几位老者来到虹桥机场,准备从上海飞回北京。一位外地女教师来到机场为我们送行,并在候机楼大厅为我们拍了照。多年来我一直把这张珍贵的照片放在案头。须知,当年的几位长者大都是七十上下的老人了,而且又是在连续开了7天会之后,但从照片上来看,每个人的精神矍铄,毫无倦意。从上海回到北京以后,中语会的日常工作由我和张鸿苓同志负责,这样我们同先生之间的来往便多起来了。有一天,先生打电话通知我到他家去取书稿,校对后直接送到教育科学出版社,还嘱咐我一定要细心。这份书稿就是由吕先生题名的《语文教学研究》(第一集),即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刊,计25万字。从选稿、改稿、编目到写前言,从封面设计到联系出版社,都是先生一人做的,书稿后面还附有成立大会时的若干幅照片以及到会人名单、单位,可以想像在成立大会之后不长的时间内,先生编出这样一部书稿要付出多少辛劳啊!先生曾对我说,若是顺利的话,会刊本可以提前二三个月印好。本来上海的某家出版社已答应出版,可后来变卦了,这样只好再找另外一家出版社。要知道我们已经向会员承诺出版会刊的日期了,而实际上并没有做到,先生谈到这件事,心理上总感到有些不安。对此先生在前言中写到:“我们编委会,特别是我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好,没有使这本集子更早一点出版,而且编选上有不少缺点,谨向全体会员以及关心本研究会和语文教学工作的同志致歉。”
  中语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大背景下酝酿创建的。期间,在吕叔湘、张志公、苏灵扬、刘国正等长者的领导下,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课题研究与语文学术研讨活动,由于广大会员的齐心参与,成绩显著,中语会曾先后三次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先进单位。从中语会成立到现今,我先后担任了这个会的秘书长、副秘书长、副理事长、理事长等职,在中语会发展进程中,我为研究会的发展做了一些具体事情。当中既有成功的欣慰也有不足的自责。而志公先生25年前对我所说的“处处为第一线老师着想”的这句话,始终是鞭策我追求上进、为老师多做实事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