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到处充满着矛盾纠纷,不可能事事都一帆风顺,不可能使每个人都对我们笑脸相迎、洗耳恭听。因此,把什么都“看开了”,是最好的自我调节方法。就像人们常在心里描绘出理想的结婚对象,但现实很少与理想吻合,到头来,就会发现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理想和现实根本就是两码事儿。如果我们能看开一切,就找个虽然与理想相差甚远但又可以接纳的人结婚罢了。又如许多文学创作者,他们很想创作出流行、格调高雅的作品,一方面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另一方面可以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但事实上,往往因为曲高和寡,不具备商品价值,其作品不被大众所接受。所以,我们最好凡事都想开些,把“阳春白雪”改为“下里巴人”,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为人处事选择。
当然,做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本身没有错,但是要结合自己所处的境况。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都是毫无用处的,无异于白日做梦。由此不难发现,人活着总会有向现实妥协的地方,这不是懦夫无勇的表现,而是以退为进。
有时候,我们也会受到他人的误解,甚至嘲笑或轻蔑。这时,如果我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当我们遇到意外的沟通情景时,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轻易发怒只会取得反效果。
这种看得开的心理倾向,有时也被用来处理自己无法满足的欲望。比方说,某人在公司里工作干得不理想,认为自己不受领导的赏识和重用,在他无法出人头地的时候,可以这样劝慰自己:这又有什么呢?到公司上班只不过是为了生计而已,至于自己未来的前程,一定会比目前的情况好得多。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当人的强烈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时,就把现实当做“假想的现象”或“非现实世界”。同时告诫自己,未来的世界绝不是如此,将现实与理想加以简单的区别,不如意的现实只是暂时的,并非永久的,这样就会使情绪变得好起来。
一般而言,使用这种方法排解不满情绪的人,只要一离开所处之地,就会表现得无所谓,心情也能保持平静,不会因不满意而说出许多不好听的牢骚话。如此看来,一离开公司就不谈公事的人,以及不在家里抱怨工作辛苦的人,可以说他们都想得开、看得开。因为对这种类型的人来说,现实中的一切都是假的,所以无需那么关心。他们也不觉得辛苦,因为他们能将现实的不满从自己的意识中完全排除掉。
凡是允许其情绪控制其行动的人,都是弱者,真正的强者会迫使自己的行动控制其情绪。一个人受了嘲笑或轻蔑,不应该窘态毕露、无地自容。如果对方的嘲笑确有其事,就应该勇敢承认,这样对你不仅没有损害,反而大有裨益;如果对方只是横加侮辱,盛气凌人,且毫无事实根据,那么这些对你也是毫无损失的,你尽可置之不理,这样会更加显现出你的人格。
有的人在与人合作中听不得半点“逆耳之言”,只要别人的言辞稍有不恭,不是大发雷霆就是极力辩解,其实这样做是不明智的,这不仅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反而会让别人觉得你不易相处。不轻易露出自己的不满情绪,采取虚心、随和的态度,将使你与他人的合作更加愉快。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年轻时体力比不上别人。有一次,他与人到野外去伐树,到晚上休息时,他们的领队询问白天各人伐树的成绩,同伴中有人答道:“塔尔砍倒53株,我砍倒49株,罗斯福使劲咬断了17株。”这话对罗斯福来说可不怎么顺耳,但他想到自己砍树时,确实和老鼠筑巢咬断树基一样,不禁也觉好笑起来。
反过来说,假如能刻意地表现某种情绪或某种行为,那么你就能利用这种感情的本身使其产生变化。正如你有意让态度变得积极,情绪就会跟着开朗起来,再配合雄壮有力的歌曲,精神饱满地踏着步伐,本来情绪还是很低沉,但随后就会高涨起来。这是以行动来影响心理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个人的情绪调控。
诚然,能否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不满情绪,取决于一个人的气度、涵养、胸怀、毅力。历史上和现实中气度恢弘、心胸博大的人都能做到有事断然、无事超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正如一位诗人所说:忧伤来了又去了,惟我内心的平静常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