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一手用矛批判,另一手藉盾创作,推理评论暨小说家:基亭(H·R·F·Keating)


  著名的推理小说评论家、奥古斯特侦探俱乐部的总裁、皇家文学會社的成员、福尔摩斯学的研究专家、英国作家协會的主席、以及杰出的推理小说作家,这麼多显赫的头衔,加起来却指向同一个人,那就是基亭(H.R.F.Keating)。

  以学术研究之心,撰写推理经典评论

  1926年,基亭生于英格兰东南部的萨西克斯郡(Sussex)。他受教于墨茜特学校及都柏林大学,中途曾一度被拉去陆军服役,但整体的求学阶段还算顺利。1953年起,基亭展开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七年之间先后在《电讯报》及《泰晤士报》两大报业工作。1960年,基亭决定转为自由作家,直到1967年,他才重回《泰晤士报》担任犯罪小说的书评家。基亭对于推理和犯罪小说所付出的苦心研究,使他成为该类型小说中首屈一指的评论家。其著作包括《Sherlock Holmes,The Man and His World》(1979)、《Crime andMystery:The 100Best Books》(1987)、以及非常重要的推理写作指南《Writing CrimeFiction》(1986)。

  另辟新径,印度探长异军突起

  在小说创作的方面,基亭的功力也是倍受肯定。他的作品以严谨的布局、优美的词藻取胜,因此无论是看热闹或看门道的读者,皆可从中获得阅读的满足;即使是位居偏狭乡下地区的读者,也能在基亭熟练的生花妙笔下,不禁对故事中的角色产生兴趣与认同。1960年初期,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推理文坛中闯出一条新路,也为了打入广大的美国市场,基亭突发奇想,决定将故事背景设于西方人好奇的东印度国家,并杜撰一位其貌不扬的印度警探为主角,这就是后人所熟知的孟买刑事调查局探长沟帖(Inspector Ghote)。这位害怕失败、但绝不莽撞行事的印度探长,首次出现在1964年的《The Perfect Murder》,这部作品一发行上市,就让老美轻易接受沟帖既笨拙又大智若愚的行径,而且分别登上英美两地最重要的推理大奖:美国爱伦坡的最佳新人奖、及英国犯罪作家协會颁赠的金匕首奖。

  从浪漫派到写实派,细观东西文化冲击

  一炮而红之后,基亭开始编写一系列的警方办案程序小说,书中的主角沟帖跑遍全印度,甚至可以直闯佛门圣地查案。不过,基亭自承在创作的头十年里,他从未涉足印度这块土地,所以故事情节难免因天马行空的想像而失真。后来他屡次造访印度,作品因而逐渐趋近于真实,是故日后沟帖可以飘洋过海至英格兰伦敦追查线索(《A Remarkable Case ofBurglary》,1976),或是捞过界到洛杉矶缉捕逃犯(《Go West,Inspector Ghote》,1981),这些都是基亭迎向写实风格的转变。
  沟帖系列小说与其他名探系列小说的最大差异处,在于基亭对东西文化的两相冲击下所衍生的文化转变现象,有深度且迷人的刻画描写;特别是,我们在书中看到当时的印度上流人士,完全继承了英国统治主权的西式作风,而这项对社會观察的特色,遂将通俗的推理小说提升到经典的文学作品之林。这即是基亭能够享有推理大师地位的首要原因。

  其他重要作品:

  《Inspector Ghote Plays a Joker》,1969;
  《Filmi,Filme,Inspector Ghote》,1976;
  《The Sheriff of Bombay》,1984;
  《Dead on Time》,1988;
  《The Iciest Sin》,1990。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