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三段六步”问题导学模式
作者:顾石娟
那么,作为一种课堂阅读教学的方法,“三段六步”是如何实施的呢?我们可以用一个模型来表示:
一、激疑——质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和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因而提出问题理所当然地应成为教学的逻辑起点。
第一个阶段的两个步骤中,教师可采用讲故事、听音乐等形式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再迅速地将问题归纳、板书,老师的引导作用就是从这里开始体现的。然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立即解决无关紧要的问题,如字词障碍等,并根据所提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作为教学过程起始环节提出的问题,不同于教学过程常见的一问一答,应围绕教材的基本结构和重点难点而提出,并能激发学生认真读书、钻研,实现预定教学目标。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评估问题的价值尺度,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选择价值最高的,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作为下一阶段研究的对象。
二、导疑——探疑
有了问题,学生自学教材就有了明确的目的,他们的思维活动就具有一种解决任务的性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就更能投入到研究活动中去,
在第二个阶段的两个步骤中,为了提高讨论的效率,教师可先给予适当的引导,再给学生充分的朗读课文和独立思考、探究的时间,使学生面对问题,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投身和感受探究活动是学生不断地将已有经验内化的过程,通过活动,学生又不断地将已有的心理活动表现和外显,发展个体主体性。
在此基础上,学生将自己思考的心得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则在小组间巡视,了解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通过讨论,学生之间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从而补充、修正、完善自己的观点,并整理成大班讨论的发言提纲。
三、释疑——答疑
在第三个阶段的两个步骤中,教师先应鼓励学生主动到讲台上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通过小组推荐、老师指名或抽签的方式决定。发表意见的同学不仅代表了自己,而且代表了本小组,把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向全班同学阐述。如有不完善之处,本组同学可以及时补充。接着由其他小组同学质询,表达他们的不同观点,老师也以平等的身份参加讨论。而发言的同学则必须表明自己的态度,如有辩驳,本小组同学也可参与争论,形成新疑问,使探究活动更深一层。
我们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在刚进校不久的初一学生身上就初步看到了一些效果。
1、它实现了教学过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置于引导和教会学生学习的基础上,以问题为杠杆来启动学生自学和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之以法,根据学情采取恰当的教法,师生互动,学法和教法融为一体。
2、变他律为自律,打消学生的依赖性。学生不再等待老师给他们提供现成的答案和结论,而是一头扎进教材,独立思考,认真钻研,解决问题,继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3、通过小组或大班讨论,增强研究气氛,引发多角度思维,拓宽思路,使正确的理解得到巩固和深化,理解错误的地方充分暴露,并得以及时矫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逻辑水平,形成“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
顾石娟,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