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之浅思
作者:陈青青
一、弹性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
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之处是教师有精心预设教案,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能力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预设,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因此,预设成功的案例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等方面是有可取之处的。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师在课前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并依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教案,这是教师所特有的工作。但是,过于精细的预设会成为学生思维与想象的桎梏,使课堂失去活力。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设计应是具有弹性的预设,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自觉“预设”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而出现的“非预计性”知识和智慧的生成,并事先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形成弹性化方案,即方案应是一个粗放型的结构,不要过于具体和详细,要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许多特级教师采用的粗线条的板块课堂设计就是为课堂生成而进行的弹性预设。
二、挖掘课程资源是动态生成的前提
动态生成式的课堂教学观,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把课堂中各种有意义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出来,用来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事实上,从生成性资源的角度来看,教学中学生的灵机一动、节外生枝、别出心裁等:都可能催生出一个个活生生的教学资源,都会为课堂教学生成带来新的可能。这是因为学生的思考中包含着他们各自的见解,包含着他们独特的创造,由学生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可以超越教师的思维,就更显珍贵。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蹲下身来与之平等对话,用心捕捉学习活动中利于学生发展的鲜活的课程资源;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一旦发现学生有什么奇思妙想,要认识到这种课堂上生成性资源的宝贵。同时,对于及时捕捉到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敢于因势利导、打破计划,对预定的目标和内容适时地进行反思和调整,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教师因素是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重要保证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弹性预设制约着动态生成,动态生成反作用于弹性预设,教学的艺术在某种意义上就体现为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
教师的教学预设是超前的策划,预设时缺乏现场感知,当教师把事先设想好的方案带人课堂时,往往会发现情况特殊而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是因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无论是言语,还是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面对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教师需要独具慧眼、善于捕捉、能够及时对学生生发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凭借教学机智应对生成性问题;对预设的教学进度与环节、方法与手段适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按照教学情境动态的实施教学方案。这种应变是事先意想不到的,比如认知错误的处理、课堂灵感的引发、学生质疑的导引、意外干扰的应变、现场需要的调节,其调整的决策必须完成于瞬间,容不得教师去细细琢磨,反复推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对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教学情境作出解释和决策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水平也正体现于此。
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智慧和教学水平,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需要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刻地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有经验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能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生成性”的特点,而在实施课程计划时,又能根据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特点灵活处置,使教学设计脱去僵硬的外衣而显露出生机。具体而言,也就是要求教师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认真思考,并与备课时预料到的情况进行比较。如果出现预料之中的情况,则按预先设计的对策实施教学。如果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要思考和判断是否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如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教师就要及时组织学生对生成的问题进行研讨,生发更为丰富、综合、完善的新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所需要的教学知识,产生于处理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的情境过程本身,以及相应的“行动中的反思”。这对教师而言是一个逐渐积累和发展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实践智慧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向教育专家、学科专家和同事学习,更要学会向自己学习,向自己的教学学习。
总之,教学是基于弹性预设的动态生成过程,我们应在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实现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与升华,这是课堂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超越,也是课堂教学理念新的追求,也唯有此,才能使课堂焕发出旺盛的生命活力,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陈青青,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浙江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