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名师阅读教学切入策略研究

作者:王传云

他首先启发学生以小弗郎士活动的区间为考察点,把文章描绘小弗郎士的活动分成在校外和在校内两大部分。然后让学生就小弗郎士的行为、心理及学生对小弗郎士的评价进行师生对话,接着由小弗郎士又引出韩麦尔先生以及其他的听课者,最后让学生把小弗郎士的人物提纲列出来。整节课的内容都以小弗郎士一以贯之。从人物切入,使整个教学过程既整饬有序,又重点明确。
  程红兵在《我的叔叔于勒》教学中,把菲利浦一家对于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评价作为切入点,从于勒的侧面描写人手,带出文章主体情节和内容的分析:菲利浦一家对于发迹的于勒和落魄的于勒的不同语言、心理和行为。在此基础上分析引起这样前后不同表现的原因,从而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主旨。抓住人物自相矛盾的评价,再揭示矛盾的原因,这种切入可谓独特。
  采用这种切入方式,往往使教学过程和内容脉络清晰,主旨明确,既有利于学生对文本深层结构的把握,也同样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屋建瓴的抽象能力。但是,由于作者对叙事对象取舍的不同,人物在叙事结构所处的位置有所区别,其中有以人物为中心,有以事件为中心;又由于人物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人物在叙事结构中的意义也有所区别,其中有主要人物,也有次要人物。以人物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策略,必须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切入方式,切忌胶柱鼓瑟。
  
  四、从结构切入
  
  任何文本都有它独特的结构形式,而文本又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分。从结构切入,主要是指从文章的表层结构切入。表层结构主要是呈现在文本的句群与句群、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结构关系,是作者思路的直接表征。从结构切入,有利于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重点,进而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以及作者的价值取向。
  
  余映潮老师在教授《七颗钻石》时,便以结构为切入点。他首先让学生讨论四个话题:话题一,不写第一段不行吗?话题二,不写小狗与过路人不行吗?话题三,不写水罐的“变”不行吗?话题四,文章结尾不出现“七颗钻石”不行吗?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人物、情节来思考问题。接下来,在师生对话交流中,进行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先后归纳出“写风写雨,笔无虚设”,“一波三折,尺水兴波”,“美好穿插,诗意烘托”,“结而不尽,耐人寻味”的结构特色,这样学生既清晰地把握了文章的思路,又深刻地领会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魏顺国老师教《驿路梨花》,在没有进入文章分析时,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材料应如何组织?请比较一下书上的安排与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安排,哪种好,好在哪里?”《驿路梨花》这篇课文多处设下悬念,运用了倒叙、插叙的方法布局全文,直至文章结尾才真正揭开谜底。引人入胜、结构巧妙是这篇文章的精华所在,从叙述顺序人手便将篇幅很长的文章内容理清了头绪,且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匠心独运。
  从结构切入,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于叙述技巧的注意,还能直接向写作能力迁移。但是运用这种切入方式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结构缺少波澜,很容易一眼洞穿的文章,不宜采用,否则很容易使切入点单调乏味。第二,对于追求文章深层结构,而有意切碎文章的表层结构,也不宜采用,如现代小说、戏剧,否则求之过深,反而淹没了学生的兴趣。
  
  五、从疑问切入
  
  或者由于作者刻意追求表达效果,或者由于语言表达功能的局限,或者由于阅读主体的先验不足,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种种疑问。进入阅读状态的学生,也必然会存在对文章的种种疑问。有的疑问存在于阅读之初,伴随阅读的深入与思考的深入而涣然冰释;有的疑问,却百思不得其解,进入阅读教学过程之前始终萦绕在学生的脑海中。后一种疑问特别适合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郭初阳老师在教《愚公移山》时,首先把学生本身可能存在的对愚公移山的疑问加以蓄势,介绍了把翻译成英文的愚公移山的文字拿给外国人看后的评价:一个外国人说他的父亲不会指望他的孩子去完成移山,另一个外国人说他们会选择绕道而行。外国人都不会像愚公这样。郭老师就势说:“是不是我们可以顺着他们的思路追问:中国人都这么聪明,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疯狂的,一个愚的老人津津乐道呢?”由这一疑问切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刻热火朝天地探讨开来,最后直达文章的深层意蕴——愚公精神。
  张和老师在教《藤野先生》时,一开始便引导学生质疑:1 文章标题叫《藤野先生》,可是文章里好多地方写作者自己,究竟以谁为主?2 文章是以鲁迅和藤野的交往为线索,还是以鲁迅爱国主义思想为线索?3 开头一句看不懂,还有结尾句,鲁迅也想“偷懒”吗?4 第四段鲁迅为什么记住“日暮里”没说清,我们也不清楚。……学生质疑之后,教师再一一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进行释疑。这样的切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于疑问处点拨,也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疑问其实也是一种信息筛选,也是对文章内涵的深入叩问,抓住疑问切入,也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目的。但是,采用这种方法也有两点必须注意:第一,教师预设的疑问,必须符合学生阅读理解的实际,是学生真正存在的疑问,切忌为设疑而设疑。第二,教师预设的疑问,必须是文章的关键点,才能在释疑时关键处点拔,切忌抓芝麻而丢了西瓜。
  以上是名师比较常用的几种阅读教学的切入策略。此外,还有“比较切入”的策略,即把具有相同特点的不同文章放在一起比较,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情感切入”的策略,即创设一定的氛围,拨动学生的情弦,达成情感的共鸣;“悬念切入”的策略,即设置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如此等等,不可枚举。
  阅读教学切入点的设计,要注意结合文体的特点以及文本的特殊之处,切不可生搬硬套。切入的问题要符合文体特点,如记叙文可以从写入记事切入,传统小说可以从小说三要素切入,经典诗歌可以从意象切入,科技类可以就信息的提取和整合切入,议论文可以从论点论证切入,戏剧可以从矛盾冲突切入,等等。文体相同,具体到每一篇文章又有它的特殊之处。教师教学时既要注意吸收名师精华,又要注意灵活取舍,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切不可邯郸学步。弄巧成拙。
  
  王传云,中学语文教师,现在安徽师大攻读教育硕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