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浅谈教学技法的优化组合
作者:王小云
当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但怎样才能做到教法和学法的优化组合呢?我认为在组织教学中要不遗余力地处理好五种关系。
一、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实现教法与学法的最优化组合,必须使每一次课堂教学都达到优化程度,只有优化了所有教学活动序列以后才具有整体意义。笔者的基本思路为:改革教法、指导学法、实现教法与学法的优化组合。教师备课时着重考虑教法,学生学习时认真选择学法。教师有意图地进入学生的预习,学生有要求地进人教师的备课。然后,教师带着有利于学法的教法,学生带着能呼应教法的学法,共同进入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法和学法经过碰撞与协调,教师的教法转化成学生的学法,变成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这种学经过信息反馈到教师那里,进入教师下次课的教法,迫使教师的教学始终一课一课地优化下去。以局部之优构成整体之优。
二、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同时又都是通过转化而易位的客体。在改革教法、指导学法、实现教法与学法优化结合时,首先应从教学思想、教学实践诸方面牢固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需求性和可接受性的基点上,坚决地摒弃教学上的主观主义。其次,还应注意纠正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或者不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渗透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的倾向。我们应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融合在教与学的活动中。
三、会教与会学的关系
这是教与学实践活动中彼此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从教与学两个方面交织成教学过程的主要线索,反映了教与学实践的基本活动。在教与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应紧紧地抓住教与学中教法与学法优化组合这一关键性问题,致力于把教师的会教转化为学生的会学。
一方面,会学要接受会教的指导,没有教师的会教,学生的会学就难以收到实效;另一方面,教师的会教也有利于学生的会学,会教的落脚点一定要在会学上。教师一定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紧紧地盯着由学会到会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完成由学会到会学这一认识上的飞跃。
四、点拨与探究的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这种关系实质上就是导学与主学的关系。首先,学生的探究是教师点拨的基础,探究的主要目的是学生自己力求解决本次课堂的学习任务,给教师的点拨提供针对性。其次,教师的点拨是学生探究的深入,它制约着学生探究的进程及其质量。点拨的主要任务是接通学生思维的断缺处,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别有用心”地进行点拨,点要点在点子上。拨要拨在关键处;同时也要避免在点拨时搞“牵手式”,点拨的要义就是指点迷津。点拨与探究的有机结合,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把探究一步一步地引向深入。
五、举一与反三的关系
“举一”主要是就教师的教而言,“反三”主要是就学生的学而言。
在教与学的活动中,“举一”要求做到:(1)“举一”的动机要明确,昕举之“一”能使学生“反三”;(2)“举一”要精要,要有启发价值,要有触类旁通的作用;(3)从学情出发“举一”,略有超前感。
“反三”要做到:(1)要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2)不能只有得“一”的满足,重要的是要有“反三”的追求;(3)对教师的“举一”心领神会,有跃跃欲试之感。总之,“举一”就是要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究,把“反三”的过程变成积极的学习过程。
实现教法与学法的最优化组合,正是教会学生学习的突破口。它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学习过程的规律,把学会学习的意识变成学会学习的行动:可以融洽师生关系,创造一种乐教乐学的情境;可以逐步地扩大学生的优生面,缩小差生面,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王小云,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