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教师如何进行学法指导

作者:刘小利




  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要轻易告诉方向,而要引导他们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的时候,教师不要拖着他走,而要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这就给我们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不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那么,我们怎么样去指导学生学习,在指导过程中应做些什么呢?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使之乐学。
  
  孔子说,学习欲获成功,必先“志于学”。再好的学习方法,学生若没有良好的学习心理,也无济于事。无论教师讲授得如何好,介绍的方法如何巧妙,只有靠学生去实践,才会有效,学生的学习是其它人无法代替的,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欲望,使学生因“亲师”而“信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保持积极创新的态度与精神,充分调动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运用,不断尝到甜头,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要为学生设计一个适宜自身知识水平的成功阶梯,让学生在成功中产生自我满足、轻松愉快之感,使学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让成功带来更浓的学习乐趣。
  
  二、在学生中倡导学习要“讲法”
  
  在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之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还要倡导学生学习要“讲法”,可以告诉学生,要掌握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知识,必须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用之指导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明确了学习目的的同时,还要让他们知道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即使是毕业后步出校园,还要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讲法”的重要性。
  
  三、为学生推荐一些“学法”
  
  “学有法而无定法”,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总有规律可循。但由于每个人的知识和实践的差异,学习方法各有千秋。古今中外的许多成功之士,大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报刊杂志上常有介绍。我们教师要经常翻一翻,把一些好的办法记录下来,归纳整理后向学生推荐,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取他人之法为己用。比如我向学生推荐过桑代克的“试误法”、布鲁纳“发现法”、毛泽东的“勤动笔墨勤思考”、徐特立的“不动笔墨不看书”、朱熹的“心到、眼到、口到”等,并指导学生把这些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灵活地加以运用。
  
  四、帮助学生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面对众多的学习方法,究竟选哪个学法好呢?杨振宁教授说得好:“教师要善于指路给学生走。”
  日本研究学法的专家田崎仁先生在《中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一书中指出: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确定,要靠自己在学习实践中探索。由于每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各有相同,所以在教学中,要对不同学生开展多侧面,多层次的引导,并结合各种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最佳方法。
  
  五、向学生介绍自己如何“以身试法”
  
  教师除了向学生推荐一些名人的优秀学习方法外,也要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借鉴。这样不但有益于学生的学习方法改进,而且能消除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感,加深师生感情,使学生认识到老师在当年学生时代也曾遇到过许多困难、问题而克服过来了,从而从心理上产生认同感,并能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六、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自己的方法
  
  同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道理一样,学习方法也是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学习实践。学习活动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然而由于未能及时总结、提炼,往往似乎是从来无法。比如有的学生成绩一直处于稳步提高的状态,但却说不出自己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总结,就是让学生整理一下自己的方法。学生在总结思考中有所对比,有所取舍、存精去芜,更进一步地指导自己下一步的学习,然后再总结,再摄取精华,再用来指导以后的学习。如此循环下去,思维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七、提倡学生交流方法
  
  经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摸索,学生大都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它能否促进自己的学习?有没有更科学、更有效、更适合自己的方法呢?这就需要交流,互谈自己的得失体会,从而相互借鉴,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教师可组织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开展学法咨询活动,请本校、本班成绩优秀的学生,用生动的事实和自己切身休会,谈自己成功的学习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它学生会效仿、吸收或组合各种优秀的学习方法,把自己的学习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八、推广学生的成功之法
  
  作为教师,不要只向学生推荐一些名人的学习方法,有时一些成功、科学之法,还出自凡人之手,教师要善于把交流过的一些成功之法,向同学们推广。一方面可以使创造方法的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以激起他们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去发现更好的方法。另一方面,由于老师的认可,可以使其他学生从中受到鼓舞,效仿他们去研究、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刘小利,教师,现居河南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