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屈原列传》注释考辨

作者:杨云昌




  《屈原列传》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课本虽几经修订,注释亦反复校正,然而纰漏仍旧存在。笔者对该篇注释考辨如下:
  1.“而蒙世之温蠖乎”中的“温蠖(chuò)”,课本注:“尘垢”。因《楚辞》作“蒙世之尘埃哉”,故有人训“温蠖”作“尘埃”,课本编者便释作“尘垢”。而《史记·屈原列传》:“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司马贞索隐:“温蠖,犹惛愦”,即昏愦。按楚国国情与屈原的生世,“温蠖”释为“昏愦”,既合语境又合实情。
  2.“厚币委质事楚”,课本注:“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委,呈献;质,通‘贽’,见面礼。”此注有悖文意。“委质”,非以物作信物,而是“献身臣服”。“委质,向君王献礼,表示献身”,引申为臣服,归附。例如:“臣闻之委质为臣,无有二心,委质而策死,古之法也。”(《国语·晋语》)韦昭注:“言委贽于君,书名于册,赤必死也。”(参见《汉语大词典·委质》)
  3.“齐与楚从亲”,课本注:“齐国和楚国联合抗秦。从,合纵,联合抗秦。”此注漏释了“亲”字。“亲”,相亲。“从亲”,“合纵相亲”。例如:“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战国策·楚策》)“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史记·苏秦列传》)
  4.“景差”中的“差”,人名,课本应注明读“cuō”。
  5.“治乱之条贯”,课本未注,参考译文:“治国的道理良策无不完全表现出来。”“条贯”译而不明。“条贯”,条理。故该句应译为:“(阐明了)治理乱世的(系统性)条理。”
  6.“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课本未注:“存”,保全,保护;“反复”,扭转形势。
  7.“何不铺其糟而啜(chuò)其醨(lí)”,课本注:“喝那薄酒。啜,喝。醨,薄酒。”未注“铺”(读bū,食)。
  关于教材的注释,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凡教课之际宜令学生明晓者,注之务期简要明确。”“尤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学生所不晓者,必巧譬善喻,深入浅出,注而明之。必不宜含糊了之,以大致无误为满足。注若含糊了之,教师也含糊了之,而欲求学生之真知灼见,诚为缘木求鱼矣。”(转引自刘征《剪侧文谈》)教书教真知,只有对课文注释持审慎态度,才能使学生获取真知灼见。
  
  杨云昌,教师,现居贵州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