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给学生一把金钥匙

作者:邹晓强




  语文新课标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创机关报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先导,这和黑龙江省教科院温院长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中对学生创新素质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的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特质和创新人格。作文教学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所以培养学生创新作文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从“创新作文教学研究”开展以来,我们进行了不同的尝试,着重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侧向思维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给学生一把开启写作大门的金钥匙,开启创新作文的大门,培养学生写出立意“深、新、活”的好作文。
  
  一、反向立意,激发逆向思考
  
  “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为一大户老夫人大寿写贺诗,板桥心中不是很情愿,因为这人家实在鄙俗,但又没法推辞,就提笔便写:“这个婆娘不是人”,此时,旁观者嘘声四起,主人容颜大改,板桥不以为意,接着写道:“九天仙女下凡尘”,当郑公停笔,掌声四起。板桥接着又写:“生下儿子都是贼”,人们又是一惊,板桥提笔续到:“偷来蟠桃献娘亲”,在惊谔之后,宾客们抱以热烈掌声。板桥能够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做出了令人羡慕不已的突破性发明创造,这正是逆向思维助他赢得掌声。
  逆向思维,是指采用与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如果,我们创新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法,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独创性,以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常依赖《作文大全》等拐杖,根据范文割割补补,拾人牙慧,步人后尘,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毫无新意,还美其名曰“借鉴”。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如,指导学生写《礼物》一文,我就启发学生:一般情况下,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得到礼物?得到礼物的感觉是怎样的?有的学生说,过生日时得到,很快乐。有的学生说,成绩进步,老师或亲人赠送了礼物。有的同学说,好朋友送自己礼物,还有和好友分别时赠送礼物。许多同学发了言,但都是大同小异。我又启发同学,有没有同学在失败或是做了错事时得到过别人送的礼物?有没有礼物给你别样的感受?有没有礼物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如一句话或是什么?学生们马上进入了思考和讨论之中,再发言的时候,同学们就有了更多的认识。
  我趁热打铁,给了同学们一个题目:以期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看看大家是否可以创新自己的思维。我高兴的看到了同学们的精彩表现,不是同学们缺乏创新,只是我们平时引导得不够啊。一名同学是这样说的:我期待的是父母离婚,在他们不间断的互相折磨中,我感受不到人生的乐趣,我更不愿意看见两个已经不相爱的人,为了我牵强的维系着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这名同学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没有就常规思想写期待家庭的圆满,而是希望摆脱无味的家庭关系,显得新颖、独特,高人一筹。
  还有一名同学的作文也很有特色,有这样一些文字:老师,我想犯错,想挨你的批评,哪怕打我也好。看到那么多差生得到你的关怀,我甚至都想把自己的成绩考砸了,那样你就能说我,教导我。而我不敢,家里妈妈是那样的严厉。有一次,你向我走来,眼睛一直盯着我,我心里紧张极了,我都想好要跟你说些什么了,但你只是问我的同桌,“昨天没来,是为什么?”
  这名同学的思维就有很大的创新,一改学生疏远老师、惧怕老师的特点,而是希望老师给她更多的关注,批评也好。其实,这种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的手法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意料之外的惊人手法,达到深刻表现的目的。巴尔扎克说得好:“艺术家的使命在于找出两种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于能从两种最平常的事物的对比中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看似不合情理,实则相反相成,顺理成章,是一种巧妙运思方法。当然教师在启发学生时,应加以强调,不能随心所欲,随意逆向,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立意求新时不脱离实际。
  
  二、涂抹点染,意在其中
  
  宋徽宗时的一次科举考试,主考官出了一个画题《深山藏古寺》,画师们经过构思,有的在山腰问画座古寺,有的把古寺画在丛林深处。寺呢?有的画得完整,有的画出寺的一角或寺的一段残墙断壁……主考官连看几幅均不满畿,原因是这些画均体现了半藏而不是全藏,与画题无法吻合,正当主考官失望之余,却有一幅画深深吸引了他:在崇山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正一瓢一瓢地舀着水倒进桶里。仅这么个挑水的老和尚,就把“深山藏吉寺”表现得含蓄深邃淋漓尽致:和尚挑水,不是浇菜煮饭,就是洗衣浆衫,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寺;和尚年纪老迈,还得自己挑水,可见寺之破败,可见寺一定藏在深山之中。画面尽管看不到寺,观者却深知寺是全藏在深山之中。主考官连连点头,称:“好,这才是‘魁选’之作呀!”这位画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运用了旁敲侧面、曲径通幽的侧向思维,选择了和尚挑水的新颖角度来表现主题。
  中国画就讲究点染,不在画的直接表现,而在于它的表达是否含蓄,委婉,意境深远。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面、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和扩广,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著名美术家齐百石老人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写作亦然。立意构思上妙用侧向思维法,可以使文章翻出新意,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培养侧向思维,就需要你离开经常走的大道,另辟蹊径,这样才能发现前所未见的内容。作文中运用侧向思维,可以便学生“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收到独辟蹊径的效果,达到文章出新意的目的。前不久的一次月考,我们出了《故乡的冬》的题目,让学生完成作文。很多学生思维呆板僵化,产生“套板反应”,都写家乡冬天的山美、水美,美丽的景色,动人的雪景……当然写这些东西未尝不可,但都写这样的内容就毫无新鲜感。我和学生说,李杜文章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更何况我们千篇一律的习作。我鼓励他们寻找一下新的途径。有一位学生妙用侧向思维,摒弃从众心理,写家乡人民冬天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写在美丽冬景下,人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浓浓生机,借人来写故乡的冬,制造出了别样的效果,反映家乡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变化,体现了时代风貌。小家伙创意新奇,别开生面,得到了我的好评。我引导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要注重运用侧向思维,做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初一就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那以后的作文创作就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三、纵横驰骋,多方思考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当前,高考、中考都趋向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有它的优势,给了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如果长期的进行话题作文写作和考试,学生也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于是平时写文章或应试文章,只要能写三五篇较好的记叙文、散文或小小说,什么考试都不怕,以不变应万变,写出来的文章势必局限于旧路老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因此,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纵横驰骋多思遐想的习惯,让其思绪在广阔的天地里邀游,写出奇、新、美的境界。不吊死在一棵树上,不局限于沿着一个方向或同一类扩散的思维,扩大思维量,提高思维变通性和流畅性,让他们“横看成岭侧成峰”。如,以“小”与“大”的关系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我就启导学生通过多向思维,引发观点。有的同学想到“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观点;有的同学想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有的同学想到学习需要点滴的积累;有的同学想到环保问题的大和人们眼光的狭小。一时之间,在老师的启发和鼓励下,同学们说出了几十个立意,原本僵化的思维解冻了,有了这么多的观点,学生就能快速作出选择(择奇、择新、择美);付之于文,这还愁达不到“奇、新、美”的境界吗?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在作文创新教学时,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人格,学生就能写出富有创意的佳作。
  
  邹晓强,教师,现居黑龙江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