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从2007一篇争议作文看高考作文动向
作者:胥照方
怀想天空
春秋时节,天空显得非常的明净。在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
麦收时节,中午常是热日当空。我们勤劳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因为作为农民,这是他们的义务。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
农家子弟努力学习吧!全力以赴吧!我们敬爱地父母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埋头在烈日当空的麦田里收割麦子。那种滋味,你们体会过吗?
在即将奔赴高考考场的前两天,我体会到了。又热又累。当时,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快点把麦子割完,到家洗个澡,然后在床上睡五、六个小时。
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点多就起了。他临下地时告诉我说:“你再睡会吧!六点钟起来做饭,然后洗洗衣服,八点钟到地里给我送饭。”
我睡醒后,拿起表一看:5:50。大概在学校里起早习惯了吧。我快速穿上衣服。我把衣服泡在铁盆里。然后,我进入厨房做饭。
我做好饭,洗好衣服。又把汤盛到饭盆里,拿了5个馍,一齐放到篮子里。我赶紧吃过饭,碗都没涮,便骑车下地了。
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他说:“你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
这样的一篇文章,第一位老师给36分,第二位老师给42分,第三位老师给38分,电脑判定37分,到了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手中,一下变成53分!
16分的差距!为何得分相差如此之大?
实际上预示着一种导向,即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的写假、假写到“回到现代,描写当下”的写真、真写,写真实的人生。正如何教授所言“推荐它(改判高分作文)是一种导向。”所谓“导向”,我以为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这篇被“打捞”出来的《怀想天空》,只是为久违的质朴写真的文风开了一扇窗。
追求质朴文风,强调写真实的人生,是作文教学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过去那种提到一个圆,十万考生八万写月亮还有两万写西瓜的现象,那种每到六月七日,屈原不停地跳下汨罗江,变成了跳水运动员;项羽不停地自杀,剑放在脖子上拿不下来;韩信干脆赖在别人胯下不起来的胡编乱造式的所谓文化散文得宠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何永康)。提倡写真,学生笔下的东西才是“个性化的、自然的、充满特别的真情和情趣,沉浸笑语和泪珠”(冰心)。事实上也只有真的才是最美的,只有生活的才是最有魅力的,最能感动人。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韩军对此也有与笔者相近的说法,他强调“呼唤回归‘真实、自由、个性’的‘人文’之本,具体说,无非就是让学生说‘人的话’——真实、自由、个性的‘人性’之话,做真实、自由、个性之人,这才是真正的返语文教育的‘人文’之本。”
著名学者杭州师范大学学习科学研究所刘晓伟教授在《作文教学的目标定位与价值取向》一文中谈及中学生写作的宗旨究竟是“创新”还是“表达真情表现生活”时明确地说,应该说是后者!“创新”并不是写作的根本任务,也不是写作的最高境界。作者通过自己的写作成品表现生活,表达感受,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努力感染或感动读者,从而给他们以某种审美享受或人生启迪,这便是写作的真正要义。写作当然也求创新,但那只是为了增加作品的吸引力,给读者以更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更强烈的艺术感染。而如果只把创新当作目的来追求的话,那实际上违背了写作的宗旨和本质。
可以这么说,中学作文教学借助高考这根强有力的指挥棒“正本清源”的时代已经到来!生活作文应该是2008年高考作文的主要趋势。
2008及未来高考,在作文的选材上,我们要引领学生抛却投机取巧,离生活近点,离社会近点,离未来近点;离“政治”远点,离”古代”远点,离”范文”远点。
但同时,我们又必须明确,我们强调“生活化”的理念,绝不是说学生习作不要立意。特别对高中学生而言,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素材去领悟所表达的中心,从要表达中心的高度来观照生活,并对生活素材进行详略、取舍的加工,进一步提高感悟生活的能力,从而提高表达生活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写出高品味的“表达真情表现生活”的好文章。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开头提及的那篇作文,专家虽有定论但下面仍“余音袅袅”的原因罢。
作文的生活化,在于我们经引领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没有孤立于生活之外的语文,特别是作文,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在实际实践中形成的,如果没有实践,又怎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呢?
2007年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考场上许多考生拿到这一题目“懵”了,“感觉无从下手”。这令我想到我们许多学生不知道母亲的生日;不知道母亲的辛苦;从没有给母亲泡过一杯热茶……母爱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只是纸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你说,让他们去写《提篮春光看妈妈》,又怎么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呢?发生这样的原因,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从基础教育的时候,就没有真正地让孩子们走进生活,高考作文的生活化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能真正地走进生活,学会生活,学会与人相处。
作文的生活化,在于生活化哲理的思考。哲理来源于生活。语文的课堂,应该是时时充满哲理与思考的课堂,从思辨的课堂里走出来的学生,才是生活的主人,才是语文的主人。
还是2007湖南高考作文题《诗意的生活》,(全国卷I)作文题:《人生诗意还是失意》,四川高考作文题:《不是一步一生,而是一生一步》,这些考题,无不闪耀着思辨的火花。但这些思辨可不是到了高中才去思考的。在基础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拥有并培植这样的思辨的课堂。
语文的生活化,在于生活化的诗意的表达。2007高考,全国卷I《人生,诗意还是失意》,湖南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诗意的生活’为题”其立意指向很显然是引领广大考生感受打造诗意人生;湖北“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的歌词续写,江苏卷“怀想天空”极富想像性的文题打开了考生想象创造的无限空间;山东卷“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浙江卷高考作文题“行走在消逝中”,江西卷(二选一)“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水或语文,要说爱你不容易”,福建卷“季节”,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北京卷“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些个作文命题本身就充满着诗情画意。更不用说全国及各省在作文评判标准第一次明确地在“发展等级”中提出“语言要有文采”……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2007高考,作文从《说明》到命题尽力拓展诗意空间。
胥照方,教师,现居江苏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