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高考议论文材料的积累与运用
作者:雷 平
一、积累材料
1. 归纳来自课本的材料
这是学生最熟悉的一座材料宝库。它有两个特点:一是量多,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科目中,古今中外,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有大量的名人名言、经典事例;二是熟悉,课本经过教师的讲解和练习的巩固,有些语文段落要求背诵,学生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为了积累方便,我们把材料归纳为几个方面供学生积累:
学习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清代大学者、思想家戴震,在老师讲解《大学章句》时,就问朱熹是何时的人,他何以知道二千多年前的事。
积累与知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大度:齐恒公任用与己为敌的管仲,终成春秋五霸之一。
革新: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
博学:达芬奇不仅是画家,也是自然科学家,作家,工程师;祖冲之不仅对机械有研究,而且对诸子百家经书颇有造诣,注释过《老子》,《易经》等。
爱国:文天祥宁死不投降元朝从容就义;华罗庚拒绝美国优厚待遇,毅然回国。
我们所学课本所含有的材料远远不止这么多,只要做个有心人,认真挖掘课内这座宝库,定会积累许多材料。
2. 归纳来自课外的材料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要想笔下生辉,作文富有时代气息,一定要重视课外阅读。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材料非常多,老师可指导学生按不同内容、不同文体进行分类。
①归纳经典名著的材料。名著是课文的延伸,每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阅读过名著,教师在平时教学选自名著的课文时,无论是介绍作者、写作背景,还是对课文的分析等,都会涉及到名著中的人物、情节,这些材料同样可靠、典型。
如理想与立志:项羽见秦始皇巡游时,曾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则发出“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感叹。
意志和毅力:奥斯特洛夫斯基十多岁做工,只念过三年书,23岁时全身瘫痪,但他身残志坚,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困难,终于写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司马迁被汉武帝处以宫刑,但他发愤著述,完成了著名的史学著作《史记》,给后人留下了“通古今之变”的通史。
爱惜人才:曹操在迫降关羽之后, 赞赏关羽的勇武,对他重加赏赐,封他为汉寿亭侯,赠赤兔马等。后当关羽知道刘备的下落,离开曹营,过五关斩六将,曹操将士闻后,要去追赶,曹操劝阻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大量选读名著,在课外阅读中拓展材料的空间,从名著中得来的感悟,在作文中表现的是大气磅礴的人文观。
②归纳报刊、媒体的材料。如果将教材喻做作文材料的河水,名著喻做材料的井水,那么,报刊就是材料的泉水,带着质朴清新的泥土气息,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如淡泊名利:钱仲书拒绝《东方之子》的采访,拒绝英女皇的邀请,专心治学。
坚持不懈:贾平凹开始写作时,收到的退稿单比稿费单要多得多,但他毫不气馁,一如既往地写作,20多年来写下了七八百万字的作品,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
爱心:台湾作家刘墉用自己的稿费捐建30多所希望小学。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只有关注生活,有选择地观看电视节目,阅读合适的报刊,杂志,上网浏览新闻等,才能找到语文的源头活水,这样写文章才会有章可循,有据可写。
二、善用材料
1. 精心挑选材料
写作文没有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有材料不进挑选,认为“捡到篮子里都是菜”也不行。要想写出优秀的文章,学生必须联想到的材料分类排列,围绕论点精心挑选,淘汰那些不准确、不典型的材料。
有一话题作文:
《圣经》中《马太福音》有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将要远游,他分给了三个仆人相同的钱,要求一年后归还。第一个仆人把钱拿去做买卖,后来全部亏了本。第二个仆人也把钱拿去做买卖,并且赚了很多钱。第三个仆人把钱收藏起来,分文不动。主人回来了解情况后,给了第一个仆人与原来所给数目相同的钱。对第二个仆人,不但没有收回钱,还加倍奖赏了仆人所赚得的钱。而对第三个仆人,则把钱全部收了回来。越有钱的人越容易得到钱,荣誉越多的人越容易得到荣誉。这就是人们从中总结出来的“马太效应”规律。
其实,故事中三个人物的成功与失败,都与他们面对“机遇”的态度有关。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的成功是靠机遇的。
请以“机遇”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这道作文题,学生想到的材料有:
①牛顿抓住苹果落地的机遇,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②孟德尔抓住国外留学的机遇,细心钻研,发现植株育种的自由定律。
③赵薇抓住演还珠格格的机遇,一举成名。
④刘备抓住三顾茅庐的机遇,建立了蜀国。
⑤李嘉城抓住扩大塑料花生产的机遇,增加自已的财富。
⑥邓小平抓住世界和平发展的机遇,改革开放使中国富起来。
以上六则材料都涉及到机遇,根据最佳标准来衡量,材料①是牛顿认真观察生活,仔细思考得出的结果,并不能说抓住机遇。材料④应是诸葛亮抓住刘备请他出山的机遇,建功立业。由此可见,这两个材料并不恰当,应去掉这两个材料。
2. 积累一则材料学会多角度提出论点。
不少学生抱怨自已书读得少,“无米下炊”,其实大多数学生并不是缺少材料,而是不能左右逢源,缺少对材料灵活使用的能力。“横看成岭侧成峰”,对材料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开掘一则材料的多重意义,根据不同需要引用它, 写文章时才能下笔千言。
如读过《居里夫人传》,从她身上可以提出以下观点:
淡泊名利:把自己的奖章给女儿当玩具。
有爱心:放弃价值高达百万法郎镭的专利权,捐献给研究癌症的实验室。
珍惜时间:为了不让来访者拖延拜访时间,会客室从不放坐椅。
爱国:用祖国波兰命名新元素“钋”。
善于教育子女:她带女儿上前线慰问伤病员以培养孩子的坚强、勇敢、爱心。
学生通过复习课内知识,阅读名著、报刊,观注社会生活等不断补充、丰富自己的材料,并在写作时善于运用材料,将丰厚的文化积淀铺展出来,援古证今,能写出诗意隽永、文采飞扬的佳作。
雷平,教师,现居广东南海。